BABY BIRTHDAY TICKER

baby

SEARCH

Google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 成功主管的8個Know How 》

http://lawrence-yeh.blogspot.com/2007/10/8know-how.html
http://lawrence-yeh.blogspot.com/2007/10/8know-how.html
sydney gardeners


.瑞姆‧夏藍(Ram Charan) 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7/4/26

導能力是天生的,還是靠後天培養?
成功主管似乎必須無所不能,但究竟什麼才是必備條件?知名管理學者、暢銷商業書作家夏藍提出八個企業領導的know-how與您分享!

Know-How 領導人的真本事

績效卓越的領導人與一般領導人的差別,就在於Know-How。懂得Know-How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能夠建立長期的內在價值,也能達成短期的目標。

要發掘能幹的人,就要看他的領導能力。但是我經常看到企業在選擇領導人的時候,都是根據表面的人格特質來做抉擇,像是:

˙有天生聰穎的魅力:「他很聰明、敏銳、擅長分析。我就是覺得他可以勝任這工作。」
˙氣度凜然,溝通能力強:「她的簡報很棒,將資料濃縮在PowerPoint的功力超過我。她一定能夠掌握委員會,記住我的話,她將會平步青雲。」
˙有清晰的願景:「他為我們描繪的願景多棒。」
˙有天生領導人的見解:「這部門的人都喜歡她,她很會鼓舞士氣,激勵他人。」
聰穎、自信、儀表、溝通能力與願景,當然很重要,但是聰明的人不見得有能力做最好的商業判斷。你是否經常看到有人做決策時信心十足,結果卻一敗塗地?你聽過都少次的願景,結果只是空中樓閣。

掌握Know-How,做正確的事

個人特質只是領導能力的一小部分,不懂得Know-How,這些特質就沒有什麼價值。本書要談的八種相關的能力,關係到領導者的績效表現。

我們需要的領導者,必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世界永遠在改變,但是目前改變的幅度、速度與深度,超越大多數讀者的想像。短短的幾年,Google就像是無中生有,成長為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這不僅是龐大的機會,也是一大陷阱,Google可能吞噬所有的公司與產業。想想Google對廣告、廣播與出版業所造成的挑戰,就可略知一二。

現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世界級的競爭對手。由於人才、資金與知識的流通便利,讓新興國家的產業具有很大的優勢。

你要不斷測試自己的Know-How,引導你的公司走到正確的方向。你能夠做正確的事情、選擇正確的決策、實現成果,讓你的公司比以前更好嗎?

˙你能找到滿足顧客需求又能賺錢的中心概念,以此定位你的公司嗎?隨著需求增加,你能夠適當地重新定位嗎?
˙你能夠比別人提早準確地定位外在的改變,並且讓你的公司主動出擊嗎?
˙你知道如何領導公司的社會體系(the social system),讓適當的人一起以適當的行為,做出更快更好的決策,並且獲得企業的成果?
˙你能根據事實與觀察,發覺員工最好的才能,判斷他們最適合的職位?
˙你能找到能幹的領導人,建立一個無私無我協調一致的團隊?
˙你知道如何發展目標,兼顧到發展性與實際可行性,不只是照抄以前的目標,而是能夠逐漸調整?
˙你能設定精準的優先事項,描述具體的工作內容,整合資源、行動與能源,以達成目標?
˙你能以創意與積極態度處理市場以外的力量,以回應社會的壓力?這些壓力是你無法掌控的,但是對你的公司有很大的影響。

與領導有關的Know-How

跟領導有關的人格特質,是天生的或是後天學習的,這個問題爭論很久了,但這些爭論都已經失去了重點。你二十五歲左右進入職場工作,基本的人格特質、心理結構與思考模式,大多已經定型。即使這些特質似乎都很適合領導人,但你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能夠讓你持續成功的能力,就在於培養與做到這些Know-How,同時改善你的個人特質。

Know-How可以加強個人特質,個人特質也加強Know-How。例如,能夠偵測出外在環境的改變以及重新定位企業,能夠增加你的自信,也許使你下次更有決斷力。自信增強,你更能接納不同的觀點,也擴大你認知的範圍,有助於你知道外在的趨勢。所以接受各種挑戰性的工作、好好省思自己的特質,這些是非常重要的養成領導人的方法。

我先以麗茲(Liz)的案例來說明。麗茲現任《財富》五百大公司的高階主管,她以前在一家小公司管理一條產品線,盈虧自負,直屬上司就是執行長。她對數字非常敏感,診斷與分析的技巧都讓老闆印象深刻。但是她不喜歡外出跟顧客見面,所以對企業定位與外在環境的了解都有所不足。在老闆催促她打幾通銷售電話時,她才發現自己躊躇不前的原因:一種朦朧但又很真實的恐懼感,害怕顧客對她的年輕與缺乏經驗有負面的反應,或是問一些她無法回答的問題。

麗茲很有抱負,而事實上也經常衝過頭,但是在她追求成就的過程中,卻經常對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如果她的下屬沒有達成目標,動輒就要開除。她製造出一種懼怕的氛圍,造成業務上的訊息傳遞無法通暢;尤其是壞消息。她的上司再度扮演師父,教她以問問題的方式探究根本的原因。績效不彰的因素是什麼?部屬真的犯錯,或是因為市場的變動?也許這個人擺錯了位置,放在其他部門可能表現會較好。

隨著職場的歷練,她被指派重新定位公司,在一一克服挑戰之後,她的想法也因此變得更加寬廣。她能夠看見產品線的整體業務狀況,也更能看到外在環境的型態。每一次的成功,都使她更加自信。

她在另一家更大的公司又累積了十年的工作經驗,接受過許多挑戰,現在任職於《財富》五百大公司,管理六個不同的單位。早期的經驗不僅使她增進了Know-How、了解個人特質,也磨練出對自己有利的特質。

現在她向部門經理詢問尖銳的問題時,已經不怕別人有什麼反應,這些經理透過她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得到自我發展。她有能力也有意願去探討具體的問題,讓她更了解公司,也改善目標設定與重新定位。她能夠發現並且評估員工的個人特質,例如,員工為了追求成長的機會,願意冒什麼樣的風險。她測試員工認知的程度,他們如何掌握外在環境的機會、如何重新定位公司,他們是採取攻勢還是守勢。

跟所有成功的領導人一樣,她不斷學習、有自知之明,反省自己的經驗與觀察,將所學到的知識去蕪存菁,並且將構想轉化為行動。透過與她管理的六個單位的持續互動,她有很多機會做不同的觀察。所以,她對於人、定位、目標選擇的判斷一直改善,為她日後擔任執行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影響領導的個人特質可能有十幾種,但是據我多年的經驗,領導人培養這八種Know-How時,有些特質造成的影響特別強烈。這些特質包括:野心、幹勁與韌性、自信、心胸開闊、現實主義,以及好學不倦。

這些個人特質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你是自己一個人悶頭苦思對策,或是找些可以信任的顧問開誠布公討論?你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為屬下很好的分析而改變立場嗎?你會延宕不決,要求更多的資料,十分篤定之後才肯下決定?或者你是根據直覺,衝動之下就做決定?你喜歡受人愛戴?在你跟公司互動之際,無論你是要讓組織接受你的個人意志,或是尋求共識讓整個組織跟你的目標一致,你的個性與心理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野心。想要完成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這種渴望驅使領導人與公司努力發揮潛力。但是野心可能是盲目的,所以有些領導人在併購上白忙一場,可能是財務上沒有收穫,或是設定的目標太高,組織根本無法處理。太過於有野心,再加上不夠正直,可能出現不好的行為甚至貪腐。

幹勁與韌性。有些領導人具有探索問題核心,找出解決方案的內在動力。他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搞清楚不罷休。他們的活力能夠感染他人,透過組織不斷追求目標。他們不停搜尋欠缺的資訊,經常調整心理模式直到合適圓滿。但是,幹勁與韌性也會使得領導者執著於沒有效用的計畫,或是過時的假設,或是不再有獲利的投資。

自信。當重要的決策降臨肩頭,你必須傾聽內心的聲音,並且忍受孤寂的時刻。你必須說出心理的想法,並且採取果決的行動,知道自己可以承受任何結果。這並非是假裝堅強,而是內心有一個不屈不撓的價值核心,或是有堅毅的情感。內心的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可能妨害到你的Know-How,但太有自信又變成自戀與自大。

有些領導人需要受人愛戴,因此也很容易相處,但不知道如何開除忠心耿耿的屬下。這些領導人,因為以錯誤的理由提拔屬下、忍受沒有績效的人、容許企業內的社會體系崩解,這些都造成他們自己的進步緩慢。

害怕激烈的反應,也是常見的問題。這種領導人規避衝突,很難要求屬下提高績效或是挑戰他們的觀點。遇到該對屬下講重話時他們卻退縮,有時候甚至要找第三者傳達。

領導人害怕失敗,往往就猶豫不決,防衛心理強烈,因為他們規避風險,所以比較不可能找到機會。他們害怕選錯目標,而且觀察外在環境太久,因此很難選擇目標,也很難重新定位公司。

自信也會影響你對權力的使用或濫用。每位領導人都會偶爾利用權力,指派工作、分配資源,挑選或提拔人才,給予獎賞或是引導對話。害怕失敗或是害怕得罪人,往往使得領導人不敢使用權力,沒有適當使用權力,實際上就是侵蝕權力。例如,沒有處理不服從的屬下,就損害到領導人的權力。另一方面,自戀的領導人往往濫用權力,不合理的使用權力,或是傷害到組織的利益。

心胸開闊。心胸開闊的人不怕自己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並且願意將自己的構想與他人分享,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Know-How;但心胸狹隘的人,可能會引起麻煩。有胸襟氣度的領導人會尋求各種意見,聽到與看到的資訊廣泛,做決策時考慮的因素比較周全。他們的胸襟會感染周遭的人,大家也更加開誠布公。

胸襟狹窄不夠坦誠的人,害怕他們的構想被測試,往往以機密來掩飾自己的懼怕。他們跟部屬保持距離,公司外也沒有人可以提供不同的意見或資訊。在複雜的新環境中,胸襟狹隘的人更是難以為公司重新定位,因為這種領導人缺乏不同領域、功能與文化的各種觀點。

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折中,無論你是傾向樂觀或悲觀,只要利用現實主義這個Know-How,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樂觀主義可能導致野心過大、超越公司的能力所及,或是造成你對員工判斷的妥協:「我知道他的自尊心很強,但是我可以教他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但是悲觀主義者不喜歡野心勃勃的計畫或是大膽的創意,而且總是喜歡雞蛋裡挑骨頭,擔心各種風險;這就很可能就錯失一些機會。現實主義者對各種交易都採取開放的態度,只有現實主義者喜歡沒有過濾的資訊,加以評估檢測之後,可以自己決定下一個步驟。他會花時間跟顧客、員工與供應廠商互動,會收集資料並且了解相關人士,對於他的想法有何感覺。

好學不倦。處理許多不同的複雜狀況之後,你的Know-How也會跟著改善,你會渴望接受新的挑戰。領導人尋求新的經驗,將會比其他人更快建立起他們的Know-How。

當環境改變時

當許多產業外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如何定位與重新定位的Know-How就變得更加重要。最近的例子就是新科技,尤其是搜尋引擎威脅了報紙的根基。如果你在上班途中路過書報攤,隨手買了一份《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或是《華爾街日報》,就會發現這些報紙(與雜誌)都比以前薄,這是因為廣告減少了。幾十年來,報紙的定位都很穩定也很明確,報社的收入來自書報攤的銷售、訂戶與廣告,但突然間,這種穩定性卻瓦崩土解。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讓事情改變。他們資助Google,讓Google做到了以前絕對辦不到的事情:評估廣告的效果。印刷(與電視)媒體的傳統觀眾,已經透過其他途徑接收資訊與娛樂,所以廣告主必須以其他通路來接觸這些觀眾。Google給他們的不只是不一樣的選擇,而是更好的選擇。廣告主在Google相關關鍵字搜尋結果的網頁上刊登廣告,可以接觸到對他們產品有真正興趣的人;Google可以透過追蹤讓廣告主知道,有多少人點閱該廣告,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朋馳汽車在《財富》雜誌刊登廣告,只能估計有多少人真正看過,但難以判斷有多少人是因為看了這則廣告而買車。Google讓你不必做這些猜想,而是提供廣告主絕佳的優勢,所以這些廣告主願意付錢。Google的特殊之處在於,公司的定位跟賺錢的方法,很清楚的結合在一起。2005年,全美國在廣告上的年度總支出大約255億美元,Google占了70億美元,而且還會增加。

Google的成功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也讓報社的主管感到惶恐,因為這個改變非常深遠。對於印刷媒體來說,問題不是營收成長得多快,而是他們衰退的速度有多快。接下來呢?報紙雜誌賺錢的模式必須改變。因此,這些公司的領導人沒有其他選擇,公司必須重新定位。問題是,他們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接受這些改變,確實了解改變的內容,不要讓心理因素妨礙對實際狀況的判斷。

在一個行業工作多年之後,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礙,無法看到大趨勢。例如,有位資深報人太過於樂觀也太有自信,他認為主要營收來源之一突然下滑,只是暫時的現象,這是因為市場即將進入盤整期;他並且指出,像美國西南部有些地區的廣告營收仍然上升。過度樂觀使他忽略了一些重要訊息,像是寶鹼(Procter & Gamble)就宣布,寶鹼公司的部分廣告預算將從電視與印刷媒體轉到網路上。所以,首先你必須整理這些互相衝突的訊息,對於改變要坦然接受,甚至主動探尋。然後將所有線索串聯起來,了解改變的深度與速度,開始利用你的Know-How為公司重新定位。死守傳統的賺錢模式,可能為公司帶來災難,因為外在力量已經改變情勢。

大報社努力在新環境中找出路。例如,《紐約時報》公司也發行《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與《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該公司開始進軍網際網路(買下一直都虧損的About.com),甚至電視〔買下數位有線電視網的半數股權,現在叫做「探索時報」(Discovery Times)〕。2005年,大約95%的營收來自報紙與網際網路的分支事業。雖然《紐約時報》的旗艦報紙,從2004年到2005年的廣告營收超過十億美元,但是燃料、印刷與員工福利的費用,上升速度超過營收。2005年12月19日,《紐約客》(New Yorker)刊登歐列塔(Ken Auletta)的文章〈繼承〉(The Inheritance),他引述了《紐約時報》一位主管的說辭:「我們開始虧損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對於報社或是任何企業而言,定位就是想出營收的新組合;有哪些收入來源,以及新成本結構為何,讓公司可以繼續賺錢。重新為公司定位時,你必須以不同的角度,通常是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事情。你的認知程度與個性,影響到你看事情的方法。你是攻擊型還是防守型?你認為這是相同的遊戲,或者是完全不同的遊戲?

例如,要改變報業營收的來源,得先知道對於媒體的消費將會有何變化──媒體的載體會做何種轉換?消費者將透過何種管道獲得新聞與訊息?是閱讀報紙,或是從iPod或手機收看新聞廣播節目?消費者要的是完整的新聞,或是六十秒以內的新聞摘要?這種外在的改變又快且大,因此成功的領導人必須有深刻的認知,並且看問題要鉅細靡遺,有長遠的眼光,也要能夠處理細節。他們要有實驗的精神、願意冒險,針對消費者的新行為,發展出定位的各種方案。

將消費者予以區分,可以創造出新的市場區隔。有些人閱讀報紙、有些人使用手機、有些看電視,但有些人同時使用一種以上的媒體,例如聽音樂的同時也使用電腦與電視。你如何將報紙收集的內容提供給消費者利用,不僅消費者喜歡你的內容,廣告主也願意使用你的內容與市場的通路?報紙要累積多少消費者,才能贏得廣告主?要選擇什麼樣的夥伴、在什麼時機,才能夠讓你攀登高峰?成功的領導人會經常做這種心理演練,他們以直覺、經驗與事實,反覆思考這些因素,達成有價值又可行的定位方案。

「定位」是快速演化的遊戲,參加者彼此互動,他們的節目就是改變。只有時間才能分出高下,哪家報社的領導人擁有這種Know-How、認知程度與個性,就能夠主動出擊;而其他領導人則只能採取守勢,忍受風險。如果公司領導人沒有用正確的速度轉到正確的道路,那麼華爾街與避險基金就會強迫採取行動,或是讓領導人無法獨立運作,就像是奈特瑞德(Knight Ridder)報業集團的例子。奈特瑞德報業集團的股東與領導團隊的意見相左,結果被股東賣給規模較小的麥克萊契(McClatch)公司,麥克萊契重新定位合併之後的公司,以迎接新時代。

定位的持續戰爭

同一產業中的不同廠商,對於環境的改變有很不一樣的反應,有些採取守勢,有些主動出擊,有些對於明顯的出錯基本上是略而不視。一家公司採取行動,可能影響到另一家,造成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大增,有時候競爭與反應長達好幾年。即使當你發現一個很好的定位時,卻有更多外在的改變可能使你剛完成的心血,很快又變成過時,甚至在你還沒有完全執行前就已經要淘汰了。

領導人第一次覺得他們公司的基礎正在崩解,卻又找不到解決方法,這時候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全感,有時候會阻止他們去尋求協助。這是孤獨的時刻,領導人往往情感無處宣洩。報業的領導人對於21世紀的可能狀況,居然無法去想像,這真是匪夷所思。即使你看到需求,也有清楚明確的方法去重新定位公司,但也要考慮到組織內部。內部可能的強力抗拒,正考驗你的說服力、勇氣與魄力。如果你覺得無法得到組織的支持,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意志薄弱。這時候,你的領導特質與重新定位的Know-How,將會讓你接受多次的考驗,而不是只有一次。

真實世界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使得公司的定位有其天生的風險。例如,你無法預測不同廠商的所有競爭行動與反應。你必須知道,在不確定的狀況下,有些人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完全失去理性,使得事情更加複雜。例如,通用汽車為了充分利用產能,實施零利率貸款與員工折扣方案,你可以說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破壞了汽車業的獲利能力,同時在消費者眼中,這個品牌的相對價值也消失了。

Know-How就在於透過可能性,仔細再三思考會有什麼結果,得出明確的解決方案。你的認知程度以及追求成功的幹勁愈高,可能性也就愈高。成功領導人的心理必須開放、善於接受、主動搜尋,了解企業改變的跡象,或是需要什麼改變。周遭的人能夠誠實跟你討論這些問題,對你才有幫助。自知之明非常重要:你真的很關心這問題,並且願意花許多時間來處理嗎?你真的想要培養這種Know-How,並且精益求精嗎?

從高空到低空

沒有人會質疑史帝夫‧傑伯斯是個有願景的人。在現代的商業世界,被稱為有願景的人是很崇高的恭維。雖然願景可以鼓舞人心,你還是得努力將自己的願景明確落實。定位的Know-How必須具備各種高度的視野,才能思慮周全,發現新的機會;但是也要從顧客、競爭與賺錢等實際面,考慮到最基層、最細微的地方。這不是不可能做到,具備卓越定位Know-How的領導人都有這種能力。

傑伯斯一生經歷過許多成功,也嘗到一些失敗;他有不尋常的能力,能夠想像出尚未存在的事物,也能讓別人追隨他的願景。麥金塔使得蘋果電腦公司起死回生,並且成為業界的標準;然後他又創立皮克斯(Pixar)動畫公司,最近則是從事音樂產業。傑伯斯能成功推出iPod,是因為他能夠掌握市場的真實面。他能夠發現顧客的需求,然後想出新的方法來滿足這些需求,而且他把每個細節都設想得很透徹,讓iPod一鳴驚人。接著,他再重新定位蘋果電腦公司。

傑伯斯賺錢的構想,是提供民眾方法從網路合法下載歌曲,隨時隨地想聽就聽,而且可以自己選曲組合。這個概念來自對顧客的敏銳觀察,傑伯斯可以看到下載音樂的需求,因為民眾已經這樣做了,只是非法而已,大家透過奈普斯特(Napster)音樂交換網站與葛羅科斯克(Grokster)網站提供的下載軟體下載。但是在蘋果公司採行傑伯斯的概念之前,需要更多的資訊:音樂公司接受單曲計費方式嗎?消費者願意付費嗎?如果願意,是多少錢?這些答案提供詳盡的資訊,決定這概念是否可行。

傑伯斯的毅力與勇氣,帶領他找到答案。由於下載者與奈普斯特必須面對嚴厲的法律行動,使得消費者比較願意付費,音樂公司由於網路造成營收損失,也願意討論出參與網路遊戲的模式。傑伯斯設法找出能夠滿足目標顧客與音樂公司的價格點,而且蘋果公司也能滿足賺錢的需求。有了這個概念與了解各種細節之後,蘋果公司於2001年推出第一台iPod,2003年推出iTunes音樂商店。

傑伯斯改變了競爭模式,他甚至沒有涉及到新科技而只投資了一些固定資本,因此風險很低。他先發制勝,很快就掌握大部分的市場,並且為蘋果公司重新設計賺錢模式。他提高了蘋果公司的形象與品牌,吸引更優秀的人才,為蘋果公司創造更多的機會。傑伯斯於2006年1月在Macworld演講時表示,到2005年年底,蘋果公司已經賣出4,200萬台iPod以及8億5,000萬首歌曲,重新塑造整個音樂產業。

傑伯斯現在已從音樂產業跨入廣播電視。他參與了美國廣播公司,也改變了NBC、CBS,以及整個產業的賺錢模式。傑伯斯總是主動出擊。

偵測外在環境模式

擅長偵測外在環境模式的人,他們比平常人更有想像力。他們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找到其他人不知道的資源,以他們的創意加以組合。具備這些Know-How之後,多多練習技巧更精進,對於自己的評估更有自信。這項Know-How使你有信心主動出擊,跟那些逞強蠻幹的人不一樣,也跟那些保守被動束手無策的人不同。

賽登堡、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或是傑伯斯,他們都知道外在環境的模式改變,這就是他們跟其他人不同之處。這些領導人不斷在思考外在威脅,他們整理、過濾,與選擇資訊的能力很好。有些領導人運氣好,看起來好像是天才,但是只要你能不斷練習,並且用心改善Know-How,你就會成功。這是領導人成敗的關鍵所在,他們不斷付出時間精神接觸新觀念與新資訊。

奇異電器電器(General Electric, GE)是全球性大企業,擁有好幾個業務部門,執行長伊梅特利用與顧客開會時,來發展他這方面的Know-How,他稱之為「夢幻會議」(dream sessions)。他每次邀請一位產業的客戶,通常是執行長與一兩位同事,到紐約克倫敦威爾(Crotonville)奇異電器學院召開一兩天的會議。每個參加會議的人討論長期的願景,最長可到十年。

他們討論外在環境的趨勢,這些趨勢的根本原因、趨勢可能以何種方式匯聚,以及從顧客的顧客、供應商、立法者、特殊利益團體,與科技的趨勢等等不同的角度,來看未來可能的狀況。經過討論之後,每個人知道未來可能有何不同之處。主要的目的是看有什麼動力,還缺少什麼資料,什麼事情會發生,初期警訊是什麼。這會使人心胸開闊,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事情。會議使得伊梅特與顧客之間建立關係,甚至創造出好的構想。

伊梅特在這些會議上得到具體的構想。以能源業為例,每個人都知道未來能源是一大變數,大家都在討論石油、天然氣,與其他替代能源(如酒精)的供需,還有像俄羅斯與中東石油供應國的美元儲備增加的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奇異電器電器能源部門製造的渦輪、引擎,與基礎建設的產品與相關的服務。伊梅特會提出問題:「如果奇異電器電器在未來十年投資十億美元,從事這方面的研發,應該優先投資什麼?什麼技術成功的機會較高?為了未來,現在應該採取什麼行動?」喜歡做這種練習的人,會覺得這種會議真是令人振奮。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超越日常所注意的細節,協助你分析未來將會如何。

像這種夢幻會議可以討論奇異電器電器如何建立標準技術,協助全世界的國家處理排放廢氣,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透過標準化,這項技術的價格可以下降,達成雙贏的局面。奇異電器電器有成長的機會,也能協助解決全球暖化的重大環境議題。

伊梅特跟顧客舉行夢幻會議,建立全世界商業環境的知識庫。他也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將模糊不清的狀況搞清楚,增加自己的信心。

但是,要看清楚整個狀況,不一定要擔任執行長才行。執行長與各部門經理必須看到外在環境,才能幫公司定位,但是其他領導人也必須懂得這種Know-How。例如,人力資源部門做專長規畫、營運單位選擇工廠的位置、研發部門尋找創新的來源,這些都需要這種Know-How。

左右為難

有些人也許認為:「執行長有龐大的幕僚群,當然可以召開夢幻會議。但是我要忙著出貨到田納西州的豐田汽車工廠,或者完成每星期的應收帳款報告。」說得沒錯,但是你還是要找時間思考未來會如何。如果你缺乏奇異電器伊梅特的洞察與知識,那你很可能成為改變的受害者,而不是領導潮流的人。如果知道可能出現的初期警訊,萬一出了差錯心理上也能預先做好準備。如果你不知道警訊,不確定因素發生時,你會不知所措。

思考程序中如果有一個關鍵假設是錯誤的,最後就會造成麻煩。這個關鍵假設我稱之為「樞紐假設」(hinge assumption),因為這個樞紐斷裂整個假設就分崩離析。處理問題時要知道有這兩種可能性,所以隨時要尋找線索或證據,並且要有備案的計畫。

這幾年來我一直觀察吉姆(Jim),他面對改變中的世界總是三心二意猶豫不決。他經營一家他父親幾年前創辦的汽車零件公司,供應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零件。吉姆的案例,是外在環境改變最好的例證。吉姆是卓越的營運者,非常配合通用汽車的生產時程。他的公司有盈餘,在底特律汽車業界他很受人尊敬。但是吉姆與汽車業的每個人都知道,通用汽車正面臨一個危機,正努力要找出一條活路。

吉姆眼看著通用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現金收入與獲利率都節節衰退,尤其是過去這五年,他開始擔心通用汽車與他自己公司的未來。起初他只是表達關切之意,通用汽車的聯絡人向他保證,公司很快就會遏止市場占有率流失,並且達到盈餘的目標。但是這種保證愈來愈空洞,因為通用汽車提供貼現與折扣,但是市場占有率繼續流失也傷害到品牌形象,而且通用汽車又一再要求他降低價格。

2005年,通用汽車的債券評等被降為「垃圾債券」,他更加恐慌。但是他有一些朋友擔任汽車公司的主管,不斷安慰他說,政府會設法降低通用汽車在健康保險與退休金的費用,以免公司被這兩項拖累競爭優勢。但是我上次跟他討論時,吉姆承認他現在很擔心最近的狀況。謠傳通用汽車要宣告破產,吉姆害怕通用汽車會違約。他很懷疑通用汽車的管理階層有能力扭轉乾坤,公司要再度有盈餘可能要等好幾年。

這五年來,吉姆看著通用汽車衰退,也想採取一些行動。日本一家汽車零件公司曾經出價收購他的公司,但是價格談不攏。他也曾參加業者舉辦的中國貿易團,跟中國一家製造廠商的主管談過,對方有興趣跟吉姆合夥設廠。但是有人告訴他,在中國做生意很困難,尤其是合作夥伴不尊重合約,吉姆決定放棄這個計畫。未來吉姆也許還有其他機會,賣掉公司、產品線與顧客多角化,或是未來有其他的改變。

吉姆內心充滿疑慮的是,他害怕每個選擇都會降低對通用汽車的依賴。哪裡可以找到適當的顧客?顧客的重心會轉移到中國嗎?豐田、本田、日產與寶馬在美國設廠時,為什麼不跟他們做生意?能源價格不確定,能源供應商的力量大過消費者,對汽車顧客的喜好會有什麼影響?汽車將在哪裡生產?需要什麼樣的新技術?要如何定位,才能使公司繼續賺錢?

繼續主動出擊

以我的觀察,主動出擊的人才能維持成長與獲利。今天最大的挑戰是在複雜而艱困的環境中,找出持續成長與獲利的新機會。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你必須超越傳統對於產業的思考,必須了解外面發生的事情,必須去發現新的機會。

有項產品挽救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赫爾.史波立(Hal Sperlich)在福特汽車公司擔任產品規畫時,是李‧艾科卡(Lee Iaccoca)團隊裡的關鍵人物。全美國年輕人為之風靡的野馬(Mustang)跑車,最初的設計就是出自他手。史波立在福特汽車以及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都能接觸到人口結構與美國汽車市場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很少是有智慧財產權的,汽車業每個人都在使用,但是史波立將這些資料以不同的方法整合,發現一個新的模式。

當時他沒有使用「足球媽媽」(soccer mom)這個名詞,但是他的直覺發現,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有明顯的改變。他提出了迷你廂型車(minivan)的構想,有貨車寬敞的空間,又有轎車的舒適與操控,適合共乘與家庭旅行,是這個新興市場區隔的完美產品。

福特否決了迷你廂型車的概念,但是史波立堅持信念甚至被福特開除,加入克萊斯勒時還是堅信不移。一年後,艾科卡也被福特開除,轉到克萊斯勒擔任總裁,這時候克萊斯勒瀕臨倒閉,依靠政府史無前例的12億美元貸款苟延殘喘。艾科卡力挽狂瀾,相信史波立對外部環境趨勢的評估。1983年,克萊斯勒推出迷你廂型車。在適當時機推出適當產品,立刻造成轟動。迷你廂型車的利潤讓克萊斯勒撐過1980年代,甚至讓公司提前七年清償貸款。

利用這個Know-How主動出擊,最近還有一個案例非常有啟發性,就是前面提過的奇異電器電器執行長伊梅特。他了解,如果奇異電器電器的年成長率要從5%提高到8%,成長的資源就必須改變。他與他的團隊,已發現新興市場有新的資源。奇異電器電氣的高階主管必須經常重新思考外在環境的變化,伊梅特自己估計,他有20%的時間花在思考,以及對世界所發生的變化重新架構。

伊梅特先從觀察熟悉的客戶入手,他有能力處理大量的資訊,加以篩選整理再賦予意義。他博覽群書,仔細聆聽。像奇異電器這麼龐大、複雜的公司,相關的重要資訊非常多,但是伊梅特很會挑選,不會被資訊所淹沒。他不會宣布說公司將有重大改變,而是大量吸收這些資訊,慢慢滲透到公司,讓他的領導團隊、董事會與他的同儕測試構想。

而且,他有個清楚的概念理解外部環境改變的模式。雖然他知道奇異電器是很複雜的,包括他稱之為「法規大海嘯」、匯率與股票市場反覆無常,以及油價與外國政府政策不確定,但是他現在已經很有信心為公司摸索出一條路,跟外在的現實相配合,能為公司帶來盈餘與現金。2005年,伊梅特達成了營運目標,而且一直到2008年都能實現預計的目標。

伊梅特說得很清楚,面對全球化的趨勢,成長最大的機會是在新興市場,他希望五年內,超過半數的奇異電器員工來自美國境外。他看到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安全警衛、理財服務、能源、娛樂與先進材料的機會,而且也開始籌設相關的公司。伊梅特了解社會已經無法忍受環境的惡化,所以在規畫公司成長的同時,也將水資源處理與全球暖化的議題納入考量。像是主管薪資與公司管理,他也為奇異電器的未來建立透明與可信的運作模式。

對於未知的未來,伊梅特也很敢下賭注。他察覺外在環境模式的Know-How,有助於他認知與管理這些風險。有些人可能認為新興市場風險較高,因此有意迴避,但是伊梅特卻認為,如果這是機會,那麼風險一定可以管控。身為領導人,他要做的就是正確的內部改革、正確分配資源、持續主動出擊、確定他的員工知道風險,並且發展出運作的工具與創新的管理以控制風險。奇異電器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將風險量化,並且透過分散資本市場控管風險。他也進行組織的改變,將奇異資融公司(GE Capital Corporation)最好的專家調到新成立的基礎事業,在新興市場上發揮作用。

雖然他為奇異電器所做的定位是正確的,但是投資人尚未認同。不過伊梅特內心篤定,知道他的思考是正確的所以忍受他人的質疑,並且爭取董事會的支持。他的Know-How與信心讓奇異電器有很好的定位,並且持續成長。

主要的挑戰是要堅持信念,心胸要開放,避免太過於依賴以前的認知來判斷未來,將複雜的狀況加以消化,描繪出未來的模式,即使面對的現實狀況不符理想也要堅持。

移除障礙,追求成長

世界醫療公司(PSS/World Medical)的執行長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看到業務成長的方法,但也看到可能妨害成長的障礙,那就是公司兩大部門的領導人,蓋瑞與東尼兩人有衝突。蓋瑞與東尼的事業部門業績都很好,但是現在公司採取的成長模式是要盡量活用資金,主動追求成長。東尼的「南灣醫療供應部門」與蓋瑞的「醫師銷售與服務業務」,都有自己的後援服務,包括資訊技術、人力資源與全球採購。執行長認為,將這些後勤功能整合成一個組織,支援這兩個部門應該是比較理想。

分享支援服務是很好的構想,但是在世界醫療公司,這件事情的討論就很棘手。蓋瑞與東尼都無法否認分享的好處,但是他們都很在意自己的部門受到影響。蓋瑞與東尼都要達成既定的營收、利潤與現金目標,但是他們如果無法控制某些關鍵的業務因素,又如何能確保達成績效?他們都覺得自己應該對幕僚人員有影響力,如果資訊技術人員或是採購人員無法達成他們的要求,可以減少獎金、不給升遷,甚至開除。如果是獨立的單位提供這些服務,他們就沒有這些權力。更糟的是,他們認為彼此爭奪資源,將會破壞他們現在良好的關係。

執行長知道,用組織的威權是無法讓分享服務成功進行。他必須確定,這兩個部門的主管跟人力資源、資訊技術,與採購部門的主管有良好的互動,不會損害到公司的成長。如果要做出抉擇,一定要先讓所有相關人員覺得,他們的需求、限制與優先順序都受到重視,而且這個決策是根據公司整體利益所做的。如果有個部門的領導人認為,因為是權力或個人偏好,而讓其他部門得到較好的待遇,就會引起敵對與仇視。

執行長要建立營運機制之前,要邀請相關人員公開討論,一起解決可能的緊張對立。首先,蓋瑞與東尼以及新任命的人力資源、資訊技術與採購部門的主管,一起開會討論蓋瑞與東尼個別部門的優先事項。會議之後,支援服務部門的主管提出一年與三年的計畫,回應了他們的需求。因為溝通與決策必須繼續進行,所以就另外成立一個定期開會的機制,蓋瑞與東尼每月跟支援服務的主管開會討論。蓋瑞與東尼本來就應該經常跟支援服務的部門交換意見,現在透過每月一次的會議,能讓蓋瑞與東尼有正式的時間與場合說出他們的意見,也讓支援服務的部門了解他們最新的業務需求。當利益競爭公開化、決策過程透明化,就會減少不必要的猜忌,甚至完全消除不信任感。

一年公開討論這些議題十二次,所有決策按照機制進行,有衝突也能公開解決,並且學習如何根據事實與數字做取捨,所以分享支援服務才能繼續推行。大家都學得很快,提供服務的人學習如何調整與取捨,更重要的是,如何告知受到不利影響的部門。兩個部門的主管每年一次評估服務部門,進一步加強這個機制。

在任何企業中,各個功能各自為政,每個部門爭權奪利,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因此衝突在所難免。只要企業重新定位或是改變優先順序,就必須思考哪裡可能引起衝突,也許建立一個營運機制以解決衝突。衝突如果沒有解決,可能延誤決策或行動,因為員工認為他們的構想沒受到重視,就不會努力付出。你必須設計並且領導社會體系,讓衝突表面化並且解決衝突。領導的技巧是引導每個人的想法,超越個人的私利,看到整體的利益,並且在決策過程中決不藏私。

改善判斷,增加營收

1995年,保羅‧喬隆(Paul Charron)出任莉絲克萊本(Liz Claiborne)的執行長,當時莉絲克萊本只有一個品牌,有些人甚至認為莉絲克萊本正在萎縮。喬隆是經驗老到的生意人,但是對於時尚沒有什麼概念。有些人認為時尚是神祕的藝術與上帝的恩賜,因此喬隆的任命對這些人來說,有如晴天霹靂。喬隆透過收購重新定位莉絲克萊本,現在有十五個品牌、業績穩定成長,而且這些品牌專注於生活品味。他也開設幾家零售商店。莉絲克萊本這十年來,品牌、通路、業務區域都有增加,產品組合也更完善,在同業中績效卓著,業務蒸蒸日上。但是,喬隆最大的成就也許是他改變了莉絲克萊本的社會體系,員工的創意與商業結合,做出更好的企業決策。

時尚跟許多知識工作者的業務一樣,主要是依靠創意與預知流行趨勢,而不是靠競爭能力。時尚工作者通常無法跟他人一起工作,也不太在意他們的創意是否有銷售力。每個人都知道,天才不喜歡團隊工作,藝術家也不喜歡受到拘束。這些都是事實,不過這畢竟是做生意,想要成長還是得經過激烈競爭,如果產品不對,賣不出去的存貨就會堆積如山。

喬隆在社會體系所做的改變之一,就是建立營運機制,啟發創意人員兩件事情:首先,他們對於時尚的市場與趨勢的個人認知;第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他們個人的創意有什麼是能夠銷售的。喬隆每星期召開一次情報會議,邀請行銷人員、設計師與各品牌的廠商,一起討論每個顧客區隔的設計、價格以及服飾搭配。他希望會議要有更寬廣的視野與新的構想,而不是做決策而已。

這個會議是不分階層的,無論任何職位或是負責什麼領域,每個人都可以提出,對於新趨勢或消費者改變品味的看法。如果有人發現新的趨勢,大家就討論對其他區隔或品牌可能有什麼影響。喬隆自己先主持會議,讓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不怕受到嘲笑或批評。他只要稍微給予鼓勵,讓每個人都能提供意見,例如說:「派特,我還沒聽你發表高見。」同時,他讓品牌經理知道,不會強迫他們,只是要求提供構想。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讓經理降低防衛心理。大家從不同的觀點(例如珠寶與服飾)聆聽有關時尚的趨勢,可以擴大思考領域,協助掌握趨勢,讓公司成長賺錢。

這個機制的目標是透過討論什麼會流行,以及為什麼會流行,讓員工交叉討論對於趨勢的認知,提高員工判斷的信心。這個機制每星期相同時間舉行一次,而且氣氛非常輕鬆自在。因為經常如此互動,大家就知道應該相信誰的判斷,重新調整自己的認知,並且提高自己的信心。

經常舉行簡短但是內容豐富的會議,能夠有效地將快速改變的資訊傳播出去,對於保持跟外在世界接觸,更是特別有用。

啟動智慧的馬力

薛文-威廉斯公司(Sherwin-Williams Company)的策略簡報就像是西班牙宗教法庭(Spanish Inquisition)的審訊,每位部門主管要小跑步上台,報告開始還不到三、四張幻燈片,他就要開始接受折磨了。不只是上司,同事也會提出嚴厲的問題。會議往往變成長達七個小時的冗長討論,部門主管報告的時間與努力都變得沒有價值。

傑克‧布林(Jack Breen)接任執行長之後,希望各部門與公司都能有最好的績效,並且讓各部門主管可以集思廣益。他利用策略會議開發每個人的才智以改善績效,並且在預算的機制下將會議的結果付諸行動。他也考慮員工關心的議題,所以每次會議結論都能夠付諸行動,不是光說不練。

第一次會議時,布林告訴準備報告的部門主管,他有一個小時做完整的簡報,不會有人干擾。然後也告訴與會的人,每個人都要針對該部門的策略,以書面提交三個問題。布林收集所有的問題後向與會者朗讀一遍,然後選擇幾個關鍵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會議結束前他會問部門主管,從這個會議中有得到什麼收穫,對自己的績效有何幫助。

公司內的消息傳得很快。布林發現,部門主管已經能在隔週的策略會議準備很充分的內容,報告不僅有重點也能回答所有與會者所提的問題。會議的焦點從審訊般的混亂場面,變成大家努力提升附加價值與創意。六個星期之後,布林完全改變公司營運機制的內容與社會體系的心理活動。

要求他人思考,最能激發他人的熱情。尤其是以知識工作者為主的公司,需要發揮員工的才智讓公司更有活力,這也是競爭優勢的來源。讓大家一起動腦思考才能考慮周延透澈,才有助於達成目標,激發大家一起努力;這樣的公司也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

發掘領導人才

大多數公司都有專長培訓或是接班人計畫,但是這些程序大多是根據領導能力的表格,請每個人的主管、同儕、屬下加以評估,然後交給外面的專家整理,將這些資料互做比較,然後告訴你,某某人跟其他人相較有哪些項目落後多少百分比。但是,無論列出多少領導能力的項目、收集評估資料的人有多麼專業,都無法正確呈現出某個人天生的才華與能力。

你很難將人簡單的分解成一組像素。你知道這樣的程序是有瑕疵的,無法得知一個人的活力幹勁與真正的潛力。身為領導人的工作,就是要長期從各種狀況來觀察,判斷這個人真正的天賦如何。當你培養出觀察他人行為舉止的技巧,並且跟其他人的認知相核對,就可以接近事實。對人的判斷是很主觀的,但是判斷必須根據事實,仔細觀察日常的工作狀況,點點滴滴搜集起來。他們的行動、決策與行為的模式如何?如果你發現某人有某種行為或是思想模式,而其他人也同意你的觀察,甚至當事人也認為你說的就是他自己,只有在此時你才可以對某人做論斷。

前面提過,賽登堡在快速變遷的複雜環境中,透過一連串的合併重新定位威訊公司,表現非常優異。他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對於他的表現有很大的幫助。他也有能力控制自尊心,能夠接納不同的觀點與他人的構想,跟其他公司合併時,也能夠讓他人擔任執行長,自己屈居老二。

他三十歲時在華盛頓擔任遊說的工作,當時並沒有身負重大的領導責任,但是就可以看出他有這些特質。我就是在那時候認識他的,還記得他與同儕進行討論時,我發現他很有能力掌控局面,並且發展他人的構想。後來,有位聰明能幹的領導人發現他的能力,派給他能獨當一面的工作,考驗他擔任企業領導人的能耐。賽登堡接掌的是一個虧損的大部門,他不僅讓這個部門轉虧為盈,自己的事業生涯也開始蒸蒸日上,視野與氣度跟著大幅提升。接下來的工作,更讓他培養出重新架構組織的優越條件,也讓他培養出更多更好的Know-How,包括偵測外部環境的模式、定位,與處理外部顧客。

反省所犯的過錯,並且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礙,就能夠改善對人的判斷。威爾許對人才的準確判斷,可說眾人皆知,即使如此他還是經常自我反省。他在自傳中提到,早期會用錯人,但是到後來就很能識才,讓人有最好的表現,放錯位置的員工也得到調整。他坦白承認,年輕時注重個人的外表、談吐,或是學歴。但是後來對於重要的職位,他開始多方徵求不同的觀點,先是向他的好友與副董事長賴利‧包熙迪(Larry Bossidy),以及人力資源的執行副總裁比爾‧康納狄(Bill Conaty)徵詢。康納狄很會看人,威爾許一直都很尊重他的意見。有一次在董事會上,威爾許討論接班人選時,不由自主的請康納狄表示對人選的看法,他很清楚康納狄的判斷跟他完全不同。

威爾許投入許多時間跟屬下討論與學習,他為了深入了解部屬,會延長跟他們討論的時間,有時長達好幾個小時。由於威爾許已經養成透澈識人的習慣,所以對人的判斷愈趨準確,洞察事物的直覺也是一流。威爾許有件偉大的事蹟,就是他從很多觀點來評估員工,而且設計出一套程序,將這套方法制度化。

對人的判斷必須誠實均衡,但是重點在於有建設性。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即使領導人有缺點,瑕不掩瑜照樣能成功。首先應該確定這個人的天資與傾向,然後尋找能夠讓這個人發揮的狀況。如果他的缺點真的影響到工作績效或成長,你可以指點他,看看能否改進。有時候人會有盲點,像是不善於處理外部顧客,或是別人話還沒說完就插嘴的壞習慣。這些事情通常可以改正或是設法補救,期待他人完美,那是不切實際的。

有一次,威爾許跟董事會檢討員工的專長,他不斷誇獎某位表現很好的員工。過了一會,有位董事問道:「傑克,你有沒有哪一年特別不順利?」他當然有。「那一年你是否學到很多?」威爾許立刻知道重點:他當然學到很多,每個人在困境中總是比在順境中學到更多。

我們應該深入了解狀況,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就貶抑個人。也許他們所做的決策不好,但是他們是否有從中學到教訓,或是你認為他們一直重複錯誤呢?光從數字來評估績效,有失偏頗。深入探討有助於你更了解這個人,也避免忽略他們從錯誤中學到的經驗。有時候,他們失敗是因為無法控制的因素,像是競爭對手在最後時刻採取出奇不意的行動。

共同觀察

要準確觀察某人、綜合他的個人資料之前,你要先將所有的資料歸零。對一個人最好的判斷,是找五、六個熟識他的人比較他們的觀察,互相問一些明確的問題。如果有人說:「她很聰明。」就要追問:「在哪方面聰明?你怎麼會這麼認為呢?」或者有人說:「他總是比別人先想到答案。」這表示他心思敏捷,但是想法是否深入周延呢?他經常有正確的答案嗎?如果他的答案不對,他會承認嗎?收集所有的證據,盡量深入探討。這種程序讓每個人對某人的正面與負面,都有完整而正確的了解,以及在什麼狀況下,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有位執行長以一種很棒的方式,讓他的資深團隊分享他對有前途的領導人的觀點。有一次會議時,他將資深團隊分成幾個小組,分別給這幾個小組同一個人的名字。這些小組要找出這個人最擅長的五件事情,不能有負面的,只能有正面的。第一個被提出討論的是一位年輕主管,個性很特別:她所服務的事業體相當注重禮貌,也不喜歡起衝突,但是她就是很會惹惱他人。資深主管列出評語時,必須互相改正,因為像「太魯莽」與「太率直」,顯然不是正面評語。即使他們在比較評語時,其中一位還是不經意說出負面的話。

不過,最後的正面評語還是出現了:這位年輕主管可以看見跨部門的情景;她將工作分割,以方便處理;她很會訓練屬下,並且分享她的知識;她也知道如何賺錢。這些觀察都有明確的案例佐證。將這些評語綜合起來,就像是在描述一位總經理。

這時候,執行長提出問題:「如果這都是事實,為什麼她不能擔任總經理?」團隊回答說她太率直。執行長說:「如果我將她放在重視這些特質的公司,像是奇異、英特爾或是戴爾電腦,將會如何呢?」有位曾經待過奇異的同仁插話說:「他們會喜歡她!」全場大笑。他們想像這位女士的天份,也知道如何讓她發揮天份。利用標準的評估表格,是無法描繪出這完整的形象。對於追求成果的總經理而言,率直是一件好事,而非缺點。

總部設於密西根州的DTE能源公司(DTE Energy),也採用類似的方法。這是人力資源部的資深副總裁賴利‧史都華(Larry Steward)所設計出來的:由高層主管團隊評估他們管轄的重要主管,大家將自己的觀察列出來,重點在於他們的Know-How、潛在才華,以及他們得到升遷後有益於哪些領域。所有的高層主管要寫下,他們對這個人所知道的具體事項大約二十個,而且要有實際案例佐證,然後與其他高層主管分享這些觀察。接著,他們會將受評估人的共同點列為大家都同意的某人的概況。但是少數人的意見也不會被忽略;如果有人觀察到其他人沒有注意的事項,團隊就會從各個角度探索更多證據。即使什麼也沒發現,這個觀察也讓高層主管意識到應該注意的事項。

多重的觀點與堅決要求具體佐證,可以杜絕個人的偏見與其他心理上的扭曲。DTE能源公司的執行長東尼‧爾利(Tony Earley)會主持這個討論會,他鼓勵大家建立共識,引導大家誠實對話又有具體的內容。

爾利與史都華於2002年推出這套程序,他們找來八位主管開了八小時的會議。這還真是不容易。不過,大家漸漸也習慣了,對於候選人也更了解,現在每次會議討論十五個人的具體專長與培訓需求。他們經常討論同一個人,往往一年要討論七八次,讓主管測試他們的觀點、進一步尋找證據,然後逐步形成這個人的檔案資料。

團隊對於某人的才華達成共識之後,就要想想如何運用這些才華。透過會議討論,團隊可能會發現善於控制的人,對於財務有很好的能力,但是他也可能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很好的協調者,以及善於策略思考的人。他很聰明,有絕佳的語言溝通技巧,對公司很了解,個性堅忍而且非常有創意。他應該擔任財務長嗎?他們無法確定的是,他能夠面對華爾街嗎?但是有些人有其他的構想,他們認為他在密西根公用事業委員會面前表現不錯。為什麼不讓他負責管理的事務,讓他去跟公用事業委員會與大眾打交道?

將他調去處理管理的事務,對於這個人來說等於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職涯之路,他也很高興。他也需要在工作上有所成長。但示他缺乏管理經驗,所以更寬廣的思考還牽涉到「質」的問題,而不只是數字。高層主管團隊擬定了一套轉移計畫,包括教導他一些以前費率案例的歷史背景。他也帶來DTE能源公司所需要的一些東西,DTE能源公司未來幾年會與密西根公用事業委員會,洽談許多費率案,需要有創意又有耐力的人。

在採用這套程序之前,DTE能源公司的領導人對於組織內部員工的調動,總是感到不放心,尤其是冒險將員工放在不同的新職位上。但是,發掘個人的天賦才能,並且一起討論這些才華可以如何發揮,也讓大家發現有更多的可能性。本來的態度是為某人辯護是否適合某個工作,現在則是去完整的了解某人之後,再找出適合他的工作。在一次會議中,一位執行副總裁開始描述他一位屬下,忽然停下來說:「我為什麼要為他辯護?這不是會議的目的。」他嘲笑自己的錯誤,這種幽默讓這次會議更加坦率與輕鬆。

大多數公司都有這種會議,但是專注於少數人,並且探討具體的條件,這樣收穫將會更多。

大量栽培領導人

最成功的領導人會栽培許多青出於藍的領導人,這也是衡量領導人成功與否的標準。

大多數的大企業都有人才培訓計畫,但是這些計畫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往往跟現實與未來的企業需求脫節,太注重於個人的特質,並沒有具體培養個人的Know-How與行為。你想要栽培的人,他們的條件應該跟公司的定位一致,評估的程序必須嚴格,確實掌握他們的績效與潛力。

奇異公司的伊梅特認為,若要創造業績,奇異公司就必須在技術與行銷上加強能力,栽培未來的領導人時,也要強調這些條件。2000年之前,奇異公司強調的是績效,主要是透過改善生產力,必須有嚴格的營運管理與專業技術能力,像是「六標準差」。伊梅特設定公司的遠景,將公司的有機性成長(organic growth)從5%提高到8%。他知道要提高資本效益與利潤成長,領導人必須理解如何結合科技與行銷,表現要超乎顧客的期望。奇異公司修改領導能力的條件,包括下列事項:

˙能夠創造外部焦點,以市場條件來定義成功。
˙思路清晰,能夠簡化策略,提出具體行動、做出決策,以及溝通優先事項。
˙有想像力與勇氣,在用人與構想上肯冒風險。
˙透過包容與人際關係,提升團隊士氣。
˙發展專業能力,利用專業建立信心,推動改變。

有時候,某一階層的領導或是特定的職位,對於公司的成敗非常重要,你要特別注意。例如,公司想要在新興市場追求更快的成長,在印度、中國、巴西,與東歐等快速發展的地區,負責員工的招募、訓練與配置的人,就是很關鍵的職位。如果你拔擢二十名副總裁,至少要有五名是來自這些國家。

像家居貨棧這種零售商,商店經理可能是關鍵的職位,因為所有好的構想都是透過商店經理付諸行動,進而影響到顧客的經驗。

印度的簡柏特公司(Genpact),提供美聯銀行(Wachovia)與奇異公司等全球性大企業資訊服務,執行長帕拉蒙‧哈辛(Pramod Bhasin)發現公司有個重要的階層,共有三百名經理。公司接下好幾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服務合約,如果無法達成合約的要求,賠償的金額將很可觀。要完成這些合約,必須在幾年之內,從二萬五千名員工增加到五萬名員工。

簡柏特公司的方法是,派遣大約十五名高學歷的員工,進駐到客戶的公司一年。這些員工必須了解客戶的需求,在一定的時間與費用內完成工作。顧客的滿意與否操在他們的手中,但是管理他們的經理才是關鍵。哈辛認為,這三百名團隊的領導人扮演關鍵角色,因為他們雇用並指導派駐在客戶公司的員工。這個階層的經理,距離執行長還有幾個階層(經理的上司是副總裁),但是執行長還是親自決定用人的條件,確保人選的雇用與栽培都能做得很好。

如果只是設定條件,也無法確保能選到正確的領導人。你必須跟其他人一起研擬栽培員工的程序,要經常跟他們溝通,測試他們是否按照應有的方式做事,跟你為其他公司做事的方法一樣。例如,你可以從較低階層中,選出幾個模範經理加以栽培。善於栽培員工的領導人,經常會跟低階主管進行小組討論,也許花兩小時跟十幾個人討論,他們的想法與整體能力。伊梅特每年有十二次到十五次,到奇異公司位於紐約州克羅頓威爾的主管學習中心參加研討會,正式課程討論之後,還花時間跟學員閒聊。他從這些互動中,能夠感覺到哪些人具備領導的才華,甚至是擁有領導的DNA。

將錢花在訓練與培養,並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栽培出許多領導人,照著你設定的方向前進。像聯合利華(Unilever)、全錄(Xerox)、美國所有的汽車公司,以及最近的IBM,儘管花了許多錢,但是在栽培領導人方面都做得不夠好。奇異、寶鹼、高露潔,或是像薛文-威廉斯等知名度較低的公司,在栽培領導人方面就有不錯的成績。他們的領導培訓程序跟達成公司目標的需求互相配合,而且非常嚴格有條理。資深領導人認為,領導培訓是公司成功的工具,因此每個人都積極參與。

高露潔公司在雇用員工的第一年,就進行領導人評估,從一開始就按照每個人的才能分配工作。每個屬下找出自己的潛能,並且列出一張表給地區經理,經理增刪一些名字之後,提交給地區主管。這份名單層層轉到組織的最高層:高露潔棕欖人力資源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高露潔的執行長、總裁、營運長、人力資源部資深副總裁,以及重要職位候選人的甄審主管所組成。委員會每年開會一次,修改綜合這份名單之後,發送給各單位。列入名單的人分配在三種職涯路徑,第一條路是地區性人才,屬於資淺的幕僚,可能擔任總經理的屬下;第二條路是給比較優秀的領導人才,譬如給他在亞洲地區擔任重要的職位;最高層的路徑,屬於全球性的人才,是最高階職位的人才儲備庫。

讓有潛力的人得到歷練發展的機會,提升他們的能力與知識,讓他們接觸各種市場、文化、消費者與商業環境,配合高露潔對於領導的需求。為了確定能夠達成目標,人力資源委員會為總經理與高層領導人設計生涯路徑,透過「可見度計畫」(visibility program)之類的計畫,讓委員會跟年輕主管建立關係。這個計畫是將全世界有潛力的主管,集中到紐約高露潔總部,參加一星期的會議,跟公司所有資深主管會面。董事會從栽培人才的初期就介入,不只是追蹤一、二位的進展,而是透過經常檢討與討論追蹤二百多名主管。

高露潔是少數利用公司社會體系,培養未來領導人的公司之一。這些領導人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有全球化的觀念,因此當高露潔面對規模比他們大上好幾倍的對手時,仍然能夠取得勝利。


加到您的網路書籤:
HemiDemiDel.icio.usfurl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technorati

文章連結:
《 職場AQ ─ 激化你的工作DNA 》
《 上司的條件 》
《 不可不防的13種人 》
《 別把自己做小了 》
《 成功主管的8個Know How 》
《 讓客戶喜歡你就對了 》
《 致勝的答案-威爾許為你解開74個事業難題 》
《 這是你的船,一定要讓它成為最好的 ! 》
《 5/8人生黃金律 》 part I
《 假如你明天當上主管 》
《 PQ提高工作效能100招 》
《 簡報技巧 - 如何有技巧的表達出你的意見與想法 》

0 請按一下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since 2009 Jan31

㊣ 關於我 About Me ㊣

我的相片
歡迎參觀小弟全家的部落格!請多多留下您的意見喔Welcome to our blog,please feel free to give us your comments.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