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作調整,許多孩子原來就喜歡玩的遊戲,可以用來練習思考及討論人的感受。
說故事時間
當你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時候,在故事中不同的地方稍作停頓,叫孩子猜猜故事中某個角色的感受,並問他們何以得知。不管什麼樣的故事,都可以花時間和孩子討論書中角色的種種感受。
講故事時也是用來編織故事,討論劇中人物感受的好機會。鼓勵孩子為故事增加細節,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些角色感到難過,劇中人物能夠怎麼辦,好讓自己高興起來。當書中的英雄化解危機時,討論他們的感受為何?也問孩子,是否曾經有過和書中人物類似的感受。
繪畫
因為亞歷斯很喜歡畫畫,瑪麗因此決定,藉由畫圖來加深亞歷斯考量別人感受的觀念。她叫亞歷斯畫一張高興的臉。瑪麗自己也畫了一張。然後她要亞歷斯再畫一張臉,但是這次,畫一張難過的臉。
「你怎麼能分辨一張臉是高興的,而另一張臉是難過的?」瑪麗問道。
「因為一張臉在笑,另一張臉不笑。」亞歷斯解釋。
瑪麗想加深亞歷斯的觀察,她說:「那你怎麼知道她在笑?你用(瑪麗指著眼睛)看見的。」
亞歷斯很快插嘴說:「眼睛!」 指著圖片,瑪麗面露微笑,戲謔地說:「你能問她嗎?」
亞歷斯笑了出來,「不行,好呆喔,你不能對著圖片問問題。」亞歷斯和媽媽繼續玩著畫圖的遊戲,畫了許多高興和難過的動物、花朵、南瓜、洋娃娃。
如果你選擇玩畫畫的遊戲,你也可以幫忙孩子找畫圖本裡面,一些高興、難過、生氣、得意、挫折的面孔,替它們塗上顏色。
玩偶遊戲
玩偶遊戲是用來加強「我能解決問題」概念的好方法。(如果家裡沒有掌上玩偶,洋娃娃、填充動物、用蠟筆畫了臉譜的紙袋,甚至是襪子,都可以拿來替代使用。)編個小故事敘述高興和難過的故事情節,也可以增加一些配角來幫助其他角色感覺好過些。配合玩偶的角色來變換你的聲調,一個簡單的布偶戲的對話大概是這樣:
玩偶狗:「我好想哭。」
玩偶貓:「為什麼?你怎麼啦?」
玩偶狗:「所有的小狗都跑到外面玩了,可是沒有邀我一起去。」
玩偶貓:(對著孩子說)「你想小狗現在感覺如何?」
孩子回答後,玩偶貓回答說:「對了,難過。有什麼事情會讓你感覺難過嗎?」
現在,讓孩子常常有機會拿著這些玩偶朋友玩,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感受,也讓孩子自己編一些有關自己和別人的感受的小故事。
情緒的文字遊戲
即使是在你開車、洗碗、照顧小小孩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玩情緒的文字遊戲來加強學習。例如,當你們圍坐餐桌旁吃晚飯的時候,告訴孩子:「我要告訴你們三件令我高興的事情,仔細聽清楚,因為你們要記起來。第一,吃冰淇淋;第二,配戴首飾;第三,看見你們笑容滿面。誰能記住讓我高興的三件事?」
「現在我要再加上第四件事,準備好了嗎:第一、吃冰淇淋;第二、配戴首飾;第三、看見你們的笑臉;第四、你們不大聲吵鬧的時候。你們記得住我講的第四件事嗎?」
繼續加上第五、第六件事,直到孩子記不下一長串的事件為止。然後讓孩子想出他們自己的事列,看看你記得住嗎。你可以用這個遊戲來玩任何一個有關情緒的字眼。去思考會影響到別人情感的事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能夠想到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會讓孩子想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那些只能想到自己當下需要的孩子所無法想到的。
電視遊戲
看電視時有很多討論情緒感受的機會。不管孩子看什麼節目,你都可以使用類似以下的對話,鼓勵孩子運用他們目前已經學到的「我能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
「你看,那個男孩子在哭。」「他的感覺如何?」「你怎麼知道他是高興的?」「你可以看見他在笑。」「用耳朵聽,你可以聽見他的聲音?」「你能開口問他嗎?」
「為什麼(劇中角色的名字)在生氣?」「什麼事情讓他/她有那種感覺?」
「你看,那個女孩在哭。她能做什麼事,讓自己再高興起來?」
「自己的」遊戲
在我和使用「我能解決問題」課程家庭的合作經驗中,我發現,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種情感的概念,他們通常很快就會創造出自己的遊戲。這是孩子了解並且喜愛這個遊戲,一個很好的指標。這也同時賦予「我能解決問題」課程彈性,讓它在每個家庭中各顯特色。
瑪麗很喜歡亞歷斯發明的一個遊戲。亞歷斯在家裡嘻笑雀躍,他告訴媽媽,他假裝自己是電視上的一名喜劇演員。當媽媽問他,什麼事情讓這個演員覺得高興,亞歷斯很快做出決定,因為今天是那個演員的生日。然後他又假裝自己是一個傷心的演員。瑪麗又問他,什麼事情讓這個演員傷心。「因為,」亞歷斯說,「他沒有朋友一起玩。」
這個別緻的遊戲,演出許多高興和難過的情節,鼓勵亞歷斯思考,什麼事情會讓人感到高興、難過。這是亞歷斯最喜歡的遊戲,(也許因為這個遊戲是他發明的),在後來的課程中,他繼續用這個遊戲玩其他的情緒遊戲。如果你的孩子想到其他以情感為重點的活動,不要猶豫,讓他們發展自己的遊戲。
加入網路書籤:
文章連結:
《 與孩子討論感受 》
《 使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
《 爬行讓寶寶更健康 》
《 了解一夜酣睡對寶寶的意義與重要性 》
0 請按一下發表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