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 BIRTHDAY TICKER

baby

SEARCH

Google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 穩健理財十守則 》

https://lawrence-yeh.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981.html
https://lawrence-yeh.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981.html
simple web counters




.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著 楊美齡譯/天下文化 出版
‧出版日期:出版日期:2005/2/3
‧頁數:224頁

多數人都夢想一夜致富,本書作者卻明白點出:致富沒有捷徑,投資理財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惟有穩健踏實,持之以恆,才能獲致財務保障。





開除你的投資顧問

令人悲哀的真相是,世界上只有三種財務預測者:不知道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以及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假裝知道好賺大錢的人。這些人有什麼用?他們關心的不是你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他們的專長是為自己謀求利益。

別把錢交給他們

史衛德(Fred Schwed, Jr.)在他那本一九三○年代的名著中,以詼諧的筆調曝露了金融界的實況。書中說到一位投資人初次造訪紐約下曼哈頓的金融區,看到華爾街附近的港灣停泊著許多豪華遊艇。有人告訴他,那些遊艇的主人都是些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投資人於是問道,「那麼,客戶的遊艇在哪裏?」今日,最成功的金融業專業人員擁有的可能是私人噴射機,不再是遊艇,但是原則不變,這些人照顧的是自己的利益,不是你的利益。

財務顧問通常要靠賣你產品,從中抽取佣金,以賺取報酬。因此,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刻意讓投資看起來很困難,你才會向他們尋求投資建議。他們推銷給你的產品,可能是佣金最高的,而不是那些會讓你的口袋最飽的產品。財務顧問公司希望你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投資決策,好讓他們收取高額的服務費。記住伍迪艾倫的名言:「股票經紀人是拿別人的錢投資,直到掏空吃盡為止。」

《善用資金》(Making the Most of Your money)的作者奎恩(Jane Bryant Quinn)引述一封股票經紀人的來信,其中有段少見的坦誠告白:

證券銷售人員的的第一課,就是要取得客戶的信賴,這樣才比較容易把佣金最高的產品賣給客戶。證券公司對不同的投資產品訂定不同的佣金水準。大部分公司都會宣稱它們的銷售人員可以自由推銷任何產品,但是實務上,他們「鼓勵」銷售人員推銷為公司帶來最大利潤的產品。所有證券公司對客戶資金周轉率,都訂有最低標準。

我曾經受到華爾街榮華富貴的蠱惑。管理客戶資金時,進出市場過於頻繁。我買進的「投資」,與其說對客戶有利,不如說對我自己有利。我以懺悔的心情寫這封信給你,好把榮華富貴的誘惑趕出腦海。    —不具名人士

證券商靠佣金賺錢,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但是,有個骯髒的秘密,華爾街一直隱瞞得很好,那就是:投資「專家」懂的,不比你強多少。我敢說,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投資哪些股票,才能為你帶來優厚的長期回報。矇著眼睛的猩猩,朝報紙股票版擲飛鏢所射中的股票,並不比投資專家們的選股遜色。以下我們將會談到,正確的投資策略是對著股票版丟毛巾,購買投資組合包括所有股票,而不進出市場買賣部位的低費率共同基金。你從新聞媒體和投資顧問那裏得到的消息、評論和建議,總價值低於零。事實上,華爾街公司(特別是那些吹捧自己客戶股票的公司)推薦買入的股票,表現和他們建議賣出的股票一樣糟。破產最快的方法,就是在股票的第一個交易日,購買首次公開發行股。

丟掉「專家」建議

不要理會那些宣稱能預測股票市場,宣稱知道買什麼股票或共同基金會賺錢的投資專家。「熱門股」和「未來最佳基金」的封面報導,或許能促銷投資雜誌,但是那些建議本身卻一文不值。

不要收看電視的財經頻道,避開那些連珠炮似地報股票明牌的「專家」,不要理會那些滿嘴術語、講評股市內容老掉牙的名嘴。「今日下跌是因為投資人退場觀望,等待趨勢明朗。」你能從這種陳腔濫調學到什麼才怪!「股市今日上漲,因為買進多於賣出。」這種話你聽「專家」說過多少遍了!誰不知道買賣成交必須同時有買方與賣方。這些節目看起來或許有趣,對你的荷包卻沒有好處。你不能責怪電視製作人,想方設法讓節目吸引人。他們的職責是為廣告客戶提高收視率,吸引你的注意力,避免你轉台去看史蒂夫‧奧斯丁(Steve Austin,美國職業摔角選手)的摔角。摔角節目不是常說,「危險動作,請勿在家自行模仿」,採納投資「專家」的建議,也可能會對你的財務狀況有害。《隨機的致富陷阱》(Fooled by Randomness,時報文化,2002)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建議,觀看CNBC(股市投資頻道)時,把聲音關掉,如此一來,你可以欣賞那些「專家」有趣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卻不太可能採行他們的建議。

價值五十美元的CD隨身聽,消費者往往要花上幾個小時研究比較;但是他們卻會因為電視台、經紀商的吹捧,或者更糟的是,從高爾夫球友或連襟那裡聽來的傳言或小道消息,隨隨便便就花幾千美元買股票。這種情形真令我費解。投資人實在過於輕信。市場策略專家和分析師之所以預測和推薦股票,是為了替雇主賺錢,並不是因為他們具備別人沒有的專業知識。退訂那些一文不值的投資雜誌和投資快報吧!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垃圾。如果你想要實用的建議,不妨觀賞烹飪和園藝節目。對於投資專家的建議,謹記喜劇演員湯姆琳(Lily Tomlin)的忠告:「無論你怎麼冷嘲熱諷,都不嫌過分。」

二○○○年初,《富比士》(Forbes)的評論寫道:

去年和往年—就拿過去整整十年來說吧,華爾街專家的平均投資績效還不及指數……這還不止,從一九九四年以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巴士站醉漢擲飛鏢選股的結果……甚至,連「鬍子城女士」民間投資會的投資績效,已經連續五年都讓華爾街專家無地自容。

那幾位中西部的老太太宣稱她們的投資績效卓越超群,並且把她們的投資建議冠上食譜名稱,例如「保證發股市鬆餅」。後來《富比士》雜誌發現,事實上,這些女士捏造績效數字,發布的投資報酬嚴重灌水,連投資會的入會費也算進投資報酬。

認識四大投資類別

無知也許是福氣,就像英國詩人格瑞(Thomas Gray)所言,但是無知不會帶來財富。實行簡單的投資計畫前,有些關於投資的基本常識你不可不知。

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說起。投資工具分成四大類:現金、債券、股票和不動產。本章會教你這四類投資工具的基本知識。

注意,我並沒有提到保險、收藏品或是黃金之類的投資。我會在規則三中詳細解釋保險,我們應該視保險為基本保障,而不是投資。收藏品(我稱它們為「玩意兒」)通常能帶給收藏者美學上的享受,卻不會帶來利息和股利之類的定期收益。此外,它們的收藏和保管成本高昂。黃金固然金光閃爍,被視為國際局勢動盪時的避風港,也可以用來裝飾手錶和珠寶。但是,在理性的世界裡,黃金不是有利可圖的投資。黃金和收藏品一樣,不能產生利息和股利,收藏保管也所費不貲。   

現金
專業投資人員所說的現金,並非就是指荷包裡的零錢和鈔票。零錢和鈔票當然是現金,但是除了這些,任何可以快速變現的金融工具都可以視為現金。因此,投資術語所說的現金包括貨幣、支票存款,以及任何可以在短期內轉換為貨幣、本金無損失之虞的短期證券。政府發行的三個月期國庫券(非常短期的政府借據),在到期日前可以在市場上買賣,而且價格相對穩定,就像政府發行的貨幣一樣安全,因此它可以視為現金,就像你藏在床墊底下的鈔票和銅板一樣。現金還包括銀行裡的儲蓄存款,和可以隨時變現、沒有解約罰金的銀行存單,兩者在美金十萬元的額度內都受美國政府保障。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也被視為現金,卻沒有相同的政府保障;但是它能保障本金,而且允許你開立大額支票(面額通常可達二百五十美元以上),因此可視為有利息的支票帳戶。

每位投資人手邊都需要有些現金,以備生活的不時之需。我的投資守則(第三條)會告訴你,如何以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準備手頭可用的現金。    

債券
債券就是長期借據。債券期間通常是二十年,或者更長。債券的發行或擔保機構可能是美國政府(稱為國庫券),或是美國政府機構,例如國民儲蓄協會(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發行的債券稱為Ginny Mae)、學生貸款行銷協會(Student Lo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發行的債券稱為Sallie Mae)、一般企業(發行的債券稱為公司債券)、州政府或地方政府或其所屬機構(發行的債券稱為市政債券)。

投資債券就是把錢借給債券的發行者,並且定期受付利息,在到期日時(通常是好幾年後)則得到全額償還的本金。 債券的利息支付有時稱為「息票」付款。這是因為以前的債券投資人會剪下債券上所附的息票,到銀行領取利息。債券的發行面額通常以一千美元為單位。如果債券每年支付七十美元的利息,這個金額在債券到期日前都不會改變,我們說這個債券的收益率為7%。但是市場利率會隨著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而變動。

如果市場利率上升為8%,新發行的一千元債券將提供每年八十元的利息,已經發行每年支付七十元利息的債券價格就會下跌,以提高收益。因為,當新發行的一千元債券每年支付八十元利息時,身為投資人的你不會購買每年支付七十元的千元債券!七十元的利息不會變動,所以債券價格必須下跌,提升實際收益率。這裡的規則是:如果市場利率上升,已發行的債券就會跌價;如果市場利率下降,已發行的債券就會漲價。不管債券存續期間利率如何變化,如果你投資於高品質債券,只要持有債券到到期日,你就會得到一千元的本金。有些債券不支付利息,而以面額折價出售,到期日時支付債券面額,投資人的報酬是債券面額和購買價格間的差額。這種債券稱為零息債券。

債券是重要的財務工具,幫助中央政府支付國防經費,地方政府修補道路,幫助企業興建廠房。債券通常稱為固定收入投資,因為債券投資人能事先知道付息的時間和金額。然而,有時候遇到債券發行人財務困難,投資人便無法得到利息。咸認聯邦政府債券是最安全的債券,因為聯邦政府一定有能力支付利息。市政債券也算安全,因為即使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大部分政府機構也都能履行債務。此外,許多市政債券是由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行,這類債券的投資評等最高。

公司債風險較高。雖然債券持有人對於公司的盈餘和資產具有第一順位求償權,公司卻可能無法履行公司債務,這方面也不乏先例。大部分老字號的藍籌股公司債信良好,但在二○○○年初,有些大型公司也未能履行債務,例如世界通訊(WorldCom)和安隆(Enron)。因此,等級差的債券需要支付較高的利息,以吸引投資人。在金融市場裡,報酬和風險息息相關,這點我們會再詳細解說。有時候,我們稱等級較低的債券為高收益債券,或者難聽一點,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

高等級債券(或者由多種低等級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能提供投資人定期的收入,這點對退休者尤其實在。債券投資也適合未來需要定期付款(例如大學學費),或者投資組合中需要穩定收入來源的人士。本書的投資守則會告訴你如何決定債券的投資金額,並且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投資債券。  

股票
債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債權人,股票持有人則是公司的所有人。無庸置疑,股票是二十世紀末最熱門的投資。雖然許多人把股票當成交易工具,其實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權。如果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有1,000股,而你持有1股,你就擁有公司盈餘和資產的1/1,000。公司發放股利時,你會得到1/1,000的金額。債券持有人的收益頂多就是債券約定的利息,股票持有人的收益卻可能隨著公司的經營績效成長。股票稱為「權益證券」(equity securities),在我看來,他們應該被稱為「無保障權益」(equity insecurities),因為你無法知道持有股票的確切報酬。

歷史資料顯示,股票的長期報酬高於債券。自一八○○年代以來,股票的平均年報酬在8%到9%之間,優質債券的收益則在5%到6%之間。過去二十五年,股票的報酬更好,平均年報酬率在10%左右。但是,股票報酬的變動性卻遠高於債券。從二○○○年三月到二○○二年十月,即使是投資組合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資人,投資虧損仍達45%。我們經濟學者一向告誡學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股票提供較高的報酬,但是投資人也必須承擔較高的風險。就如同索羅斯(George Soros)所言,如果你要「參加(股市)遊戲,就得忍受痛苦」。

不像購買債券,購買股票不保證有未來的收益。身為公司的共同所有人,股票投資人透過股利和公司價值增長,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過去最好的股票現在都是產業領袖,而且享有長期的高度成長,例如IBM、微軟、默克(Merck)和嬌生。這是機會,也是風險。股票價值是由對未來成長的預測而來,但是預測永遠有不確定性。如同高德溫(Samuel Goldwyn)所言,「預測非常困難,尤其是預測未來。」因此,股票沒有確定的價值。我們頂多只能說,股價會在我們依據公司未來前景所計算的最佳預測值附近浮動。

大多時候,股市都能有效發揮定價功能,股價也能反映公司預期的成長。個人投資者以及華爾街之類的專業投資者,他們評估股價高低的數據是本益比。如果公司每股盈餘(盈餘除以流通在外股數)是2元,股價40元,本益比就是20。像eBay這種預期快速成長的公司,本益比通常很高,可能超過50。通用汽車這樣的老公司,本益比通常較低,不到10。股票市場決定股價通常極有效率,所以股價能合理反映不同公司在成長預期上的差異。

但是,預測未來極為困難,市場有時也會錯得離譜。二○○○年代初期,由於人們預期網際網路使用量將大幅成長,當時世界通訊根據報表盈餘數字,以極高的本益比,創下極高的股價。後來,我們知道該公司虛增公布的盈餘數字。此外,光纖網路過剩導致激烈的價格競爭,因此網際網路的成長並未為世界通訊增加收入。世界通訊後來宣告破產。儘管如此,在大多時間,對大多數股票而言,股市都能正常而有效率地決定價格,股價也能相當正確地反映出不同公司長期前景的差異。  

股價泡沫
投資人必須知道,股市偶爾會走火入魔。用華爾街的術語來說,就是「泡沫時期」(Bubble Time)。泡沫時期通常和發現新產品、新的商業機會或新科技有關。投資人要小心,市場瘋狂的時候,人們經常會受到引誘,在最不應該投資的時候,對最怪誕的投資構想傾盡所有,孤注一擲。經驗是最嚴厲的老師:先考你,再教你。也許讀點歷史能讓你不必親身經歷、不花一毛錢就能學到教訓。

每個時代似乎都有某些奇特的投資愚行,人們因為受到高利引誘,盲目跟從毫無理性的群眾心理。如果只是因為股票上漲,或是看到其他人賺了錢,沒有其它理由,投資人就開始買進股票或其它資產,投資愚行就這麼開始了。就像經濟史學家金道貝格(Charles Kindleberger)所說的,「沒有什麼比眼見朋友致富更令人不舒服、不冷靜了。」

暢銷書《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時報文化,2000)的作者席勒(Robert Shiller)說,這個過程會自我回饋,形成「正向反饋迴路」。當任何資產開始漲價時,泡沫就誕生了。漲價鼓勵更多人購買,更多人購買帶來更大利潤,引誘愈來愈多人加入。整個機制很像老鼠會,需要吸引越來越多頭腦簡單的投資人,自前手手中買下資產。最後,傻瓜終究會用完。以下我們舉三個例子說明投機泡沫。第一個泡沫發生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第二個在十八世紀的英國;最後一個在二十世紀的美國。

風險與報酬相稱

金融市場最歷久彌堅的真理之一就是,報酬和風險有關。所謂風險是指,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如果你購買收益率3%的國庫券,你確定可以獲得3%的利息,這是美國政府所保證的收益。如果你購買普通股票,而你預期它的股利為3%,股價也會上漲,到頭來,你可能會非常失望。股利可能會縮水,股價也可能不漲反跌。投資風險是指預期報酬未能實現,以及資產價格下跌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吸引投資人購買風險較高的證券,就必須支付較高的報酬。換言之,要獲取較高的報酬,就得承擔較多的風險。

表1列出七十五年間美國市場報酬與風險的關係。表中沒有列出不動產,因為沒有長期數據可資比較。


以我們手邊的數據看來,不動產的報酬與股票差不多。表中所列的資產中,股票的報酬最高,平均年報酬大約是10%,其中包括股利收入和資本增值。資本增值來自於公司盈餘和股利的與時增長。但是,股票的高報酬伴隨著較高的變動性,也就是較高的風險。某些年度,股票損失超過四分之一的價值。有些時候,股票報酬連著三年都是負數,例如從二○○○年到二○○二年。

過去五十年中,股票投資人其實經歷數次嚴重的空頭市場。表2列出股票在這些空頭市場下跌的幅度,以及由谷底回升到下跌以前價位所需要的月數。注意,千禧年初的空頭市場股市下跌45%,這是二次大戰後最嚴重、歷時最長的空頭市場之一。另外,類似一九七三到七四年的空頭市場,股市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下跌前的水準。當今投資人對投資股票的風險,和投資遭受重創的可能性,記憶猶新。人生中有些不得不忍受的事情,例如塞車、電話行銷員,以及愛管閒事的親戚。如果你是股票投資人,不時出現的空頭市場也是無可避免的。

可喜的是,股市大多時候是向上走的。如果衡量五年或十年期間的股票報酬,即使是在二○○二年為止的十年期間,我們可以看見主要趨勢的走向仍是上升的。以十年的投資期間來看,股票的報酬通常顯著高於債券(不過,二○○二年為止的十年間,債券報酬優於股票)。如果你希望獲取較高報酬,股票的機會比較好,只是你必須忍受不時會發生的股價大幅下跌。

優質長期債券平均年報酬率大約是6%,不過它的報酬變動幅度比股票小得多,可能遭受的損失也低得多。不過仍然有某些年度,債券價格下跌的幅度大於債券利息的補償,債券投資人因而蒙受損失。例如,一九八○年代早期,某個美國國庫券的投資組合損失了10%。但是和股市下跌相比,債券壞一年仍屬情節輕微。


通貨膨脹與投資風險 以價格變動而言,現金投資是最安全的投資類別。即使在利率最低的時期,現金投資也不會產生負報酬。當然,現金投資也多少有風險,那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所有金融工具都要面對的風險,現金也不例外。簡單地說,只要有通貨膨脹,金錢便沒有恆常的價值。由最近的歷史看來,我們財務交易用的美元,其價值隨著時間日益貶落。如表4所示,美元價值下跌的比率在不同期間的差異很大。

即使是那些把錢藏在床墊底下的人,也要面對通貨膨脹的風險。當他們把錢從床墊底下拿出來時,錢的價值可能已經不如從前。任何投資報酬都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是通貨膨脹對債券投資的影響尤甚,債券投資人會蒙受雙重損失:一方面,債券利息的實質價值會因為通膨而下跌;另一方面,通膨嚴重時,債券利息會上升,以吸引投資人購買(例如,一九八一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10%,美國國庫券的報酬率即高達兩位數),但是債券利息上升時,已發行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債券投資人因而進一步遭受資本損失。 四類資產中,只有不動產不怕通貨膨脹。長期而言,股票對通貨膨脹也有抵抗力;不過短期來說,遇到嚴重的通膨,股票和債券是半斤八兩,一樣糟糕。由此可知,一個明智的投資組合不能只有單一資產類別。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本書的投資實務部分。    

結語

現在,你已經開除你的投資顧問,鎖定四個主要投資類別,並且瞭解風險和報酬的關係。現在,你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邁向獲致財務保障的十項簡要守則。






複利奇蹟

複利為何如此具有威力?假定你在儲蓄存款帳戶存入100元,帳戶年利率為10%。經過一年,帳戶餘額會變成110元,即原先的100元加上10元利息。第二年的利息會是11元,而非10元。因為第一年的10元利息留在帳戶中,第二年將按照110元的本金計算利息。因此,到了第二年年底,帳戶餘額變成121元,而非120元。到了第三年年底,你會得到133.10元。第十年年底,你就有260元,比每年只賺10元利息的金額還多出60元。這就是複利的神奇。

有個方便的算法,可以計算複利下金額加倍所需要的年數,那就是七二法則。把72除以投資報酬率,就可以得到投資加倍所需要的年數。舉例來說,如果投資報酬率是10%,投資翻一倍所需要的時間是7.2年(72÷10)。在本書寫作期間,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報酬率是7.2%,因此,我們可以很快地算出,投資這些公司債,金額成長一倍需要10年(72÷7.2=10)。

資金經過長時間的複利,累積的成果非常驚人。如果華盛頓從他第一次領到的總統薪水中拿出一美元投資,以8%的投資報酬率計算(也就是過去二百年間,股票市場的平均報酬率),他的後裔今天就有八百萬美元。

葛來第(Todd Grady)提到富蘭克林的一則軼事。一七九一年,富蘭克林過世時,捐贈給波士頓和費城這兩個他最喜愛的城市各五千美元。這項捐贈規定了提領日,提領日是捐款後的一百年和兩百年:一百年後,兩個城市分別可以提領五十萬美元,用於公共計畫;兩百年後,才可以提領餘額。一九九一年,兩百年期滿時,兩個城市分別得到將近兩千萬美元。富蘭克林以這個與眾不同的方式,向我們顯示複利的神奇力量。富蘭克林喜歡這樣描述複利的好處:「錢賺的錢,會賺錢。」 複利最有名的例子是一六二六年買賣曼哈頓島的故事。人們經常說,美國土著以二十四美元出售曼哈頓是被白人騙了,事實上,美國土著錯在沒有把賣得的錢妥善投資。如果那二十四美元有10%的投資報酬率,今日價值超過一百兆美元,遠高於目前紐約所有房地產的總值。  

一百萬美元的差異 我給財務系學生的一個習題,可以凸顯儘早開始儲蓄的重要性。這個習題的數字計算中,隱含了最重要的投資原則,那就是:讓時間為你工作—為退休而儲蓄,永不嫌早。

威廉和詹姆士是一對雙胞胎兄弟,目前六十五歲。四十五年前,也就是兩人年滿二十歲的那年年底,威廉設立了個人退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IRA),每年年底在這個帳戶存入2,000美元。存了二十年後,威廉停止存款,讓帳戶內的餘額繼續累積,每年產生10%的免稅利息。詹姆士到了四十歲,也就是威廉停止存款的時候,才開始成立個人退休帳戶。詹姆士也每年存入2,000美元,持續二十五年,今天存入最後一筆錢。詹姆士存入的總額比威廉多出25%,兩人帳戶的報酬率相同。

(a)今天,兄弟兩人的個人退休帳戶餘額各為多少?
(b)從這個習題中,我們學到什麼?

這個習題的答案,往往令學生吃驚。威廉帳戶內的餘額將近125萬美元,詹姆士的餘額還不到20萬美元!雖然詹姆士存入帳戶的金額較高,威廉的儲蓄卻高出100萬美元。這裡的教訓是:只要開始得早,便能累積較多儲蓄。 我可以用股市實際的報酬再舉幾個例子。有位投資人很早就開始投資,但時機掌握不佳,總是在每年股市的高點買進股票。另外一位投資人很晚才開始投資,但卻非常幸運,總是在每年股市的谷底買進。早開始的投資人,雖然投資金額只有一半,而且時機不佳,累積的財富還是比晚開始的人多很多。選對投資時機固然很好,但是時間比時機更重要。人們總是有各種藉口,拖延為退休而儲蓄,你可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你要讓時間站在你這一邊。

如果你要的是快速致富的捷徑,請放下本書,去找賣蛇油的推銷員。但是,那些人只會讓你頃刻落得窮途潦倒。致富要慢慢來,而且現在就要起步。

做預算

追蹤自己的開銷當然不是好玩的事,而且常常還會讓自己嚇一跳。

如果你小心追蹤自己的花費一段時間,你可能會發現,你為了不重要的事物浪費了多少錢。富蘭克林曾經說,「留心小錢,小漏洞可以沉沒一艘大船。」如果你留意自己的開銷,我敢說,你一定可以找出一些簡單的方法,降低支出。

如果你不願意擬正式的預算,你可以連續二、三個月記錄每一筆支出。特別留意那些多買的鞋子、買了卻只看了一次的錄影帶、CD、漂亮衣服等等。《莫特利傻瓜投資指南》(Motley Fool Investment Guide)建議我們將購買的物品分成兩類:一類是實際需要的物品;一類是你當時想要的物品。分類之後,嚴格檢視第二類物品,你很可能會發現,你和許多人一樣,每個月都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那些東西你只用一次,後來就堆在家裡佔空間。如同《莫特利傻瓜投資指南》所言,「大多數美國人的住家裡,堆放了太多不需要的玩意兒。」  

改變消費習慣

假如你也和我一樣愛看電影,而且你和伴侶每週會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你每週的電影支出可能如下:
兩張電影票  $15.00(美元)
大桶爆米花   5.00(美元)
兩大杯飲料   6.00(美元)
到電影院的油錢 3.00(美元)
總支出    $29.00(美元)

現在,如果改為每四個星期租一次影片,自己做爆米花(在炒鍋裡放點橄欖油,把油加熱,放進三粒玉米。當三粒玉米爆開時,在鍋底舖滿玉米,蓋上蓋子,爆好後加鹽調味,味道比電影院賣的爆米花可口得多了)。

該週的電影支出會變成:
租影片費用  $4.00(美元)
一公升的飲料 1.00 (美元)
橄欖油和玉米 1.00(美元)
總支出    $6.00(美元)

因此,每四個星期(一年有十三次)你就省下23美元,一年大約省下300美元。 至於那些花了你大把鈔票的大項支出,想想,你真的需要每年更換最新型的汽車嗎?我有一部五年的車,狀況一級棒;我的岳母有部十八年的老車,仍然實用而舒適。即使舊車需要多一點保養費,延長換車時間仍然可以讓你每年輕鬆省下好幾千美元。

付清信用卡餘額

呆伯特漫畫的作者亞當斯(Scott Adams)把信用卡稱為金融世界的鴉片。「刷卡不收費……立即滿足你的欲望,但是,你馬上會猛然發現,自己在諾斯頓百貨公司(Nordstrom's)瘋狂買鞋。」不付清信用卡餘額,是最糟糕的理財行為。

想多存點錢的第一步便是付清信用卡餘額。逐漸降低高利息的信用卡債,直到付清為止,這樣你才能在理財方面迎頭趕上。 先鋒集團的執行長布萊南(Jack Brennan)在他的投資指南《布萊南談投資》(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一書中,提到下列有關信用卡債務的例子。

假如你有好幾張信用卡,假設這些信用卡的總餘額達到20,000元。以月利率1.5%計算,你每個月要支付300元的利息。信用卡公司要求每月最低付款額為500元,他們並不急著要你減少卡債,這樣才能賺你的利息錢。假設你現在加薪,每個月收入增加120元,扣除所得稅和提撥退休金後,淨所得增加了80元。如果你拿這80元支付信用卡欠款(也許你該採用自動扣繳,以確保還款),十二個月後,你的信用卡餘額可以多降個960元。信用卡餘額降低960元有個額外的好處,你每個月的利息支出可以減少15元,一年就是170元,這樣你又可以多出一些錢,用於償還信用卡債務。

備無患 保險和手頭現金

記住墨非定律:凡是會出差錯的地方,一定會出差錯。也別忘記歐太勒(O'Toole)的評論:墨非是個樂觀主義者。壞事的確也會找上好人。人生本來就有風險,人一生中都可能在金錢上有不時之需。當你家有大筆醫藥費帳單要付時,熱水爐真巧也壞了;你家少爺把家裏的汽車搞壞時,你正好被公司解雇。每個家庭手頭都需要一些現金,並且要有適足的保險,以應付人生的意外災難。   

手頭留一些現金

我知道有許多經紀人會教你手頭不要留現金,以免錯過投資機會。金融經紀人圈內的口號是:「現金是垃圾。」但是,每個人手頭都需要保留部分現金,投資於一些流動性高的安全資產,用來支付意外的醫藥費,或做為失業時的緩衝。假如你有醫療和殘障保險,保留三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就夠了。此外,未來特定時點的大筆支出(例如女兒的大學學費)應該以短期的投資工具支應,例如銀行存單,而且到期日應該配合動用日。守則三要討論如何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儲備手頭現金,你可以採用的各種投資工具如後述。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我認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或貨幣基金)是投資人保留現金的最佳工具。它們結合了安全性和相對高收益,又能讓你開立通常在二百五十美元以上的大額支票,而且在支票付款前,都可以持續計息。從一九九○年代到二○○○年代初,這些基金的利率都在1%到5%之間。然而,貨幣市場基金各有其差異。某些基金的費率(經營和管理基金的成本)會比較高。一般說來,基金費率低,表示你得到的報酬較高。我在表2.3-1中列出幾支收費相對低廉的貨幣基金。

這些貨幣基金投資於大型銀行的銀行存單、商業本票(短期公司借據)、政府證券和其他投資工具,因此,它們的收益率與這些短期證券的收益率密切相關,並隨之浮動。目前為止,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直大幅高於銀行儲蓄存款。貨幣基金聚集許多小額投資人的錢,購買個別投資人無法獨力購買的大面額證券。這些基金以一元為單位售出,投資人可以固定本金,進行投資。(表1)所列出的基金是保留手頭現金的理想投資工具。



善用各種節稅管道

網路上流傳著一則笑話:一對老年男女,來到性生活治療師的辦公室,兩人都是七十八歲。醫生問他們,「我能為你們做什麼?」這位男士說,「你能看著我們做愛嗎?」醫生露出困惑的表情,仍然答應了。當這兩人完事後,醫生說,「你們做愛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對勁啊!」並向他們收取五十美元。離去之前,這兩人與醫生預約了下週的約談時間。他們來的時候,總是二人做愛,付款給醫生,然後離去,就這樣連續數週。

最後,醫生終於問他們,「你們到底有什麼問題?」老先生說,「我們沒有任何問題。她已婚,我們不能去她家;我已婚,所以也不能到我家。歡樂假期大飯店要花九十三美元,希爾頓要一百零八美元,在這裏卻只要五十美元,還可以向醫療保險局申請四十三美元。」

告訴你這則笑話,並不是建議你欺騙政府,但是我的確要告訴你,儘量利用各種機會,減輕儲蓄的稅賦,讓投資在沒有稅賦負擔下成長。低度儲蓄在美國是個嚴重的問題,因此國家政策提供多種稅務優惠,獎勵儲蓄。有數百萬美國人都沒有善加利用這些稅務優惠。

對多數人而言,為退休而進行的投資,所得到的報酬其實都可以適用免稅。這些錢可以存入個人退休帳戶,或各種退休金計畫。除了特別富有的人,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可以累積一筆財富,卻不用繳一毛錢的稅。守則四要介紹各種稅務獎勵辦法,告訴你如何讓稅務官空手而返。

個人退休帳戶

我要從最簡單的退休計畫開始講起,也就是個人退休帳戶(IRA)。你每年可以從所得中提撥3,000美元,投資於某種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中等收入的人,這3,000美元可以全數列入免稅扣除額(高所得的個人不能扣除這筆錢,但是仍然可以享有以下談到的其他稅務優惠)。

如果你的稅率級距是28%,存入退休帳戶的3,000美元,其實只花你2,160美元,因為其中840美元是你節省的所得稅。你可以把這部分金額想成是政府給你的儲蓄津貼。現在,假如你的投資年報酬率是8%,你每年都存入3,000美元,持續四十五年。

這筆存入IRA的基金,所產生的任何所得都不用繳稅。四十五年下來,這個免稅帳戶將會有一百二十五萬美元。如果每年提撥相同的金額,卻沒有IRA的免稅優惠(亦即所有收入均按照28%的稅率課稅),總收入將只有四十五萬美元。即使扣除提用IRA要繳的所得稅,仍以稅率28%計算,淨所得仍然接近一百萬美元(何況你在退休時,稅率級距可能較低)。

資產組合應搭配個人性格 如何配置你的資產

在你開始進行享有稅賦優惠的儲蓄計畫後,最重要的決策就是資產配置,也就是如何分配資金於現金、債券、股票、不動產等各種資產類別。

貝拉(Yogi Berra)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棒球場上的勝利,90%是心理因素(當然,他最為人知的是這句話的下文:另外一半靠體能)。

許多研究顯示,決定投資報酬率的主要因素,90%來自資產配置,也就是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間的分配,而不是你所選擇的特定債券或股票基金。你可以依據下列三項因素,決定適合你的資產配置:

1.你能建立和持有投資組合的期間。這項因素多半由你的年齡決定。
2.你的財務狀況,包括非投資收入的金額及穩定度,以及你能承受投資損失的能力。
3.你的個性。這點決定你對風險的忍受程度,以及你願意為報酬而承擔的風險程度。

我必須強調,資產配置沒有放諸四海的最佳標準。你必須把第一項及第二項因素和你的個性一起考慮,以選擇適合你的資產組合。

再談風險和報酬

最重要的財務原則之一就是,投資報酬和風險承擔有關。風險愈高,報酬愈高。這句話的問題是,風險極難加以衡量。

《美國傳統字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把「風險」(risk)定義為︰遭受傷害或損失的可能性。舉例而言,如果我買入政府保證的六個月期銀行存單,利息為4%,持有直到期滿,那麼我幾乎可以穩賺4%的稅前報酬,損失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沒有風險。

但是,如果我持有一般股票,希望能得到股票的歷史平均報酬10%(包括股利和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我可能會非常失望。事實上,在二○○○年三月到二○○二年十月,即使是道瓊工業指數的績優股,跌幅也達到40%。

金融專家們仍然在尋找衡量風險的完美方式。在這裡,風險的定義是,未能達到預期報酬的可能性。我們無法將風險量化成一個確定的數字,但是那些專家想出一堆冷僻的詞彙,將風險描繪成「未來報酬可能的分散和變動程度」。這句話非常繞口,學術界和金融界人士因此有無數咬文嚼字的機會,說些沒人聽得懂的話。

結果,風險現在一般定義為報酬的變動性。用白話文來說,風險是衡量投資於特定資產類別,在市場不佳時可能遭受的損失。

表2.5-1顯示三種主要資產類別(現金、債券和股票)的平均年報酬率,以及風險評估值。我們沒有可資比較的不動產長期報酬和風險數據,但是一般說來,不動產的報酬和股票相似,報酬變動的劇烈程度也相類似。

現金是最穩定的投資。投資國庫券的投資人,從未蒙受任何損失,但是報酬也一向平平。債券就沒有那麼穩定。在不好的年頭,投資債券的損失可能達9%,但是,債券報酬(包括利息和債券價格變動)的一般變動範圍為14%到-4%。換言之,債券報酬大約在5.5%上下九個百分點的範圍內變動。一般說來,投資人持有債券的報酬高於短期國庫券,以補償債券報酬較高的變動性。

股票則是變幻莫測,平均報酬遠高於短期公債和國庫券,但是從表2.5-1的最後一欄,我們可以看見,股價曾在某些年度遭受重挫。在最壞的時候(經濟大蕭條時期),股票價值在一年內便貶損了43%。中間那欄顯示報酬的一般變動範圍。所謂「一般」是指從一九二六年以來,三分之二的年度報酬都落在這個範圍內。股票的報酬像是走了火的散彈,在31%到-11%間變動。

關於股票投資人可能遭受的損失,為了讓你心裡有個底,表2.5-2列出一九二○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多年空頭市場。最慘的空頭市場首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二年間,當時股票下跌了89%。二○○○年三月到二○○二年十月的空頭也不輕,道瓊工業指數的大型股下跌了40%。同期間,那斯達克指數的高科技股則下跌了78%。這些就是你投資股票時,必須承受的風險。

股票報酬在好幾個五年期間都維持負數。一九三○年代初期對股市投資人最為不利;一九七○年代早期,股市報酬也呈現負數。一九八七年十月,股市下挫三分之一,這是自一九三○年代以來,股市在短期間內最嚴重的下跌。至於二○○○年代初股市的表現,所有投資人都很清楚,自然不在話下。儘管有這些空頭市場,一直以來,投資人投資股票的報酬還是較高,這是與風險相對應的報酬。不過,我們可以想辦法在你期望的報酬率之下,降低投資股票的風險。



分散能降低風險

這個原則沒有任何新奇之處。四百年前,賽凡提斯在他的史詩小說《唐吉軻德》中便勸告人們,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是,就像唐吉軻德在旅途中被視為滑稽的傻瓜,他這則精簡的忠告也沒多少人聽進去。

尤其,前不久就有許多人把全部財產都押進高科技股票,血汗錢就這麼付諸東流。 不過,我們也要明白,就某方面而言,分散投資有兩個面向。你的投資組合不僅要包含不同的資產類別(現金、債券、股票和不動產),而且在各個資產類別中,也應該分散投資。 這項建議

當然也不是什麼新奇創見。

分散的好處

諾貝爾獎財務經濟學家賈普(William Sharpe)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最古老的投資原則:永遠要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從前,從東方載運香料回來的倫敦船隻,各艘都有各自的商家。如果船沉了,商家就會損失所有的投資。但是,如果有好幾個商家把資金集合起來,共同投資於數條船,每個人都擁有每艘船的部分利益,風險就會大為降低,但是總期望報酬並沒有改變。這種集資有多種方法可以達成,其中較簡單的辦法之一便是發行「所有權股票」(ownership shares),每位投資人便能持有分散的投資組合,組合中包括多艘船的股票。

同理,正確的投資策略是分散持有各個資產類別,而在各個類別中,投資標的也要分散。 現金投資通常不需要分散。如果你檢查手中的貨幣市場基金,就會發現基金握有政府和銀行所發行的各種短期證券,和高品質的公司證券。如果你投資國庫券或者由政府擔保的銀行存單,你就不必為分散投資傷腦筋。你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參與聯邦存款保險的銀行,單一銀行的存單金額不要超過十萬美元。

債券,這個二○○○年到二○○二年投資界連續三年的寵兒,則是另一回事。雖然高品質債券,例如美國政府債券,利率下跌時價格會上漲,可是世界通訊公司所發行的債券,跌價速度甚至超過股票。只買單一債券不是明智的投資,但是一旦多買個幾種(也就是說,分散),你會發現分散投資債券的好處真不小。

同理,投資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也需要分散。單一REIT可能持有某地區內多棟辦公大樓,如果該地區的不動產行情不佳,這個REIT的表現也不會好。你需要一個投資於REIT的基金,該基金持有不同區域以及不同型態的REITs。切記:分散能降低風險。

下場悲慘的投資故事

因為沒有注意到分散原則,而下場最恐怖、最悲慘的故事,當然是發生在股票市場。 以夏綠蒂為例。她是安隆公司快樂的員工。有什麼事比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新經濟公司工作更好?安隆走在電力和大眾傳播市場的改革最尖端,它的執行長雷肯(Kenneth Lay)就像個搖滾巨星,商業刊物譽他為天才。在電力和大眾傳播這兩個競爭激烈的成長市場,安隆佔據最佳地位,將某些廠商多餘的光纖和電容量賣給需要的廠商,藉此獲利。

該公司的股票是華爾街寵兒,前二十大投資公司幾乎全部予以安隆「強烈建議買進」的評等。證券分析師和安隆主管們經常出現在CNBC頻道,宣揚該公司燦爛的前景。安隆被比喻為年輕的貓王,就像貓王改造了流行樂一樣,在業界掀起一場革命;而老式的電力公司則被比喻成隨著隆巴多(Guy Lombardo)唱片起舞的老骨董。安隆的股價節節高升,漲翻了天。

夏綠蒂也很幸運,她有一個401(k)退休計畫。該計畫可以選擇投資安隆的股票。安隆公司對401(k)在某個限額內有配合提撥款,配合提撥款是以安隆的股票給付。夏綠蒂聽從公司領導人的建議,決定把所有的退休計畫提撥款用來購買安隆的股票。

她為自己的決定感到自豪。她已經五十八歲,薪資水準一向平平,但是她的運氣很好,能碰上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把所有的退休投資都押在安隆的股票上。她的退休投資價值已經達二百五十萬美元。她計劃在兩年後,也就是六十歲的時候退休,她滿心期待環球旅遊,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

你知道這個故事的悲慘結局。安隆的成功原來是一樁樁的假交易和會計假帳。最後,公司倒閉,股票變得一文不值。夏綠蒂也的確如願提早退休:因為她被公司解雇了。她不僅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所有的儲蓄,她那二百五十萬美元的退休金就這麼變成泡沫。她不僅沒有分散她的投資組合,而且還把投資和工作收入來源綁在一起,使自己面對更高的風險。夏綠蒂錯在沒有遵行守則六:藉分散降低風險。

錙銖必較 別讓費率吃掉獲利

「把你的投資交給我,等到你要退休,我再拿走你一半的退休儲蓄,當做我的服務費。」你能想像有人對你說出這樣的話嗎?金融機構不會對你這麼說,但他們大部分就是這麼做。不論你買的是保險、共同基金,甚至直接購買個股,你所支付的業務費用和後續費用,對於資產組合所累積的價值影響重大。

在賽馬場上,身載體重最輕騎士的賽馬,佔有相當的優勢。投資競賽在長期也是如此。舉個例子:假設你投資1,000元購買低費率的共同基金,扣除所有成本後,淨報酬為8%。因此,四十年後,你的1,000元投資成長為21,725元。

現在,假設你投資另一個持有相同資產的基金,但是該基金的費率每年高出兩個百分點,所以你的淨報酬變成6%。在這種情形下,經過四十年,你的1,000元投資僅僅成長為10,286元。這個例子顯示,每年多兩個百分點的費率,將使投資終值減少一半以上—即損失超過10,000元,這是一筆原來可以用來改善退休生活的錢。因此,成本是所有金融商品和服務的重要考量。先從無所不在的信用卡說起。

零卡債,一身輕

前面說過,錢留給自己,而不是給別人賺走的第一步,就是付清信用卡帳單。對未來的財務狀況傷害最大的,莫過於拖欠信用卡債務。如果你為信用卡餘額支付年利率高達18%的利息,你絕對沒有希望贏得投資競賽。不用多久,你每個月付的錢只夠償還利息,債務餘額永遠降不下來。個人理財很少有什麼「絕不」規則,但是這裡就是一條:絕對不要積欠信用卡債。如果你有卡債,儘快清償這些債務,這是邁向財務保障的第一步。

如果你擁有自用住宅,信用卡上又有未清償的餘額,你可以考慮抵押住家,借出低利率的房屋貸款,還清信用卡債務。房屋抵押貸款的利息可能還可以抵扣所得稅。如果你沒有其他資源可供償債,那就採用我在守則二建議的方法,控制你的生活開支。

儘管我極力建議你立刻開始進行稅賦優惠儲蓄計畫,但是,如果你還在揹高利率的卡債,就該暫緩儲蓄,先把所有省下來的錢拿去還卡債。還清卡債是財務要有保障的第一步。把償還卡債想成是投資利率18%的無風險債券,沒有一種投資能比得上這個。清償信用卡債務是你最佳的投資。

尊崇市場智慧

有誰願意承認,不具形體又沒有生命的金融市場,會比自己聰明?向無知大眾誇耀理財知識,以賺取高額服務費的金融專業人士,自然不願意承認;那些自認能靠著適時進出市場獲利的短線炒手也不會承認,儘管他們當中很少有人真的賺到錢。

但是,鐵錚錚的事實是,金融市場這個龐大的怪獸比任何人都聰明。說它聰明,是因為沒有人能夠持續地正確預測它的方向。認識這點,你便能開啟理財成功之路。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也許聽過這句話,「媽媽懂得最多。」現在,身為投資人,你要記得這句話,「市場懂得最多。」不論是你或是任何投資大師,都無法長久打敗市場。

先鋒投資集團的創辦人寶格在投資界從業五十年,他也得到相同的結論。他以貫有的率直說道:

是面對現實的時候了:沒有證據顯示,研究對投資報酬有任何幫助,即使是明星機構投資人的研究報告也不例外。學術研究只不過確定了一個我們一直相信的事實:股票市場具有高度的效率,股價幾乎能反映所有消息。就像我經常說的,「不要以為自己知道的比市場多。沒有人會知道的比市場多。」

既然我在學術界及金融界的所有經驗,都支持寶格的說法,在此我只能說:「心有戚戚焉!」

市場為何比你聰明

財務經濟學者認為,個別投資人不可能打敗市場。他們不稱市場聰明,而說市場通常極有效率。因此,他們提出所謂的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market theory)。這個理論通常以縮寫EMT表示。快速地唸出這三個字母,發音聽起來像「空洞」(empty)。不過,這是題外話。

這個理論的主要前提是,股票市場能即時反映資訊,效率非凡。當有任何風吹草動,華爾街的鑽營大軍便會迅速追趕,迅速把股價追高或殺低,求取獲利。因此,不論好消息或壞消息,不論是個別企業消息,還是經濟整體消息,都已迅速反映在股價上。

每個人都知道的消息,就是沒有價值的消息。你在報紙上讀到、電視上聽到或網路上看到的新聞,在你準備下單前,早就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了。當你聽到消息時,市場已經把它消化。因此,你不可能挑選出表現持續勝過市場整體的股票。

所以,矇著眼睛朝股票版擲飛鏢的猩猩,牠所射中的股票,不會比專家選股差。事實上,就像我前面說過的,正確的做法不是擲飛鏢選出幾支股票,而是用毛巾把整個股票版包起來,買進並持有包含市場所有股票的資產組合。

如果股價能即時反應新聞,一有新聞出現,股價必然會跟著變動。真正的新聞是無法預測而且表現是隨機的,否則就不是新聞。所以,明天的價格變動必然無法預測,因為任何用來預測明日價格變動的新聞,早已反映在今日股價上。

如果我知道某家公司明天的價值會增加,今天的股價就會作高。因此,股票市場愈有效率,價格就愈難預測。變幻莫測的並不是價格,而是因為市場消息難以預測。因此,股價(除了反映經濟成長的長期上升趨勢之外)的變動就像醉漢在街上搖搖擺擺地行走。財務經濟學家說的「效率市場的股價像漫步」,就是這個意思。

在華爾街,「漫步」和「效率市場」是惹人不快的詞語。你不難明白箇中原因。合乎效率市場理念的推論是:開除專業基金經理人,購買與股市指數同步的低廉指數基金。顯然,華爾街的專家不喜歡被拿來和光著屁股擲飛鏢的猩猩相提並論。要把他們的投資建議、盈餘預測和神秘兮兮的圖表貶得一文不值,他們當然不願意接受這種理論。

事實上,專家們的「建議」,價值經常低於零,因為那些建議誘使投資人支付過高的費用,採用高交易成本的投資策略,而且付了太多稅。 最精明的市場評論者之一的齊威格(Jason Zweig)總結如下:

我在全國各地向投資團體演說,或是待在辦公室裡寫文章,經常有人指責我「讓人們自覺無能」,因為我拒絕承認任何人有擊敗市場的希望。其實,即使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單是察覺這點,本身即是非常有深度的知識。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展現力量的終極形式。如果你能把耳朵塞起來,不要聽信任何市場預測,長期下來,你的投資績效必能睥睨股市群雄。「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是你通往這個境地的不二法門。

指數基金才是贏家

現在你應該已經知道,沒有神奇的公式能讓你從一無所有到家財萬貫。你現在也明白,致富不只需要像某本暢銷書所建議的「勇於致富」的勇氣,致富還需要犧牲、堅持和時間。

你還知道,雖然百萬人中可能會出現一個中樂透或賭馬發財的幸運兒,但是大部分買彩券或馬票的人,只是每周損失賭金而一無所獲。如果把這些不起眼的賭金存起來,投資策略運用得當,假以時日,還能變成一筆可觀的投資呢!

現在你也明白,股票市場是極有效率的,你在電視上看到,或報章上讀到的投資專家建議,不能帶給你高於平均的報酬。事實上,他們收取高額費用,績效卻不如完全沒有怎麼管理的指數基金,購買指數基金不但能持有市場的所有類股,而且費用低廉。世界上沒有投資大師,成功投資的秘密其實不是什麼秘密。

只要你把儲蓄投資於整個市場,長期下來,你的報酬會優於90%的投資人,包括那些專家在內。除此之外,其他的投資策略都無法給你這樣的保證。持有各種資產類別的指數基金,是分散和降低風險的最佳策略。在守則九中,我將告訴你一個簡單的辦法,穩當地將你的儲蓄和投資變成生活的財務保障。

指數的好處

讓我們先總結一下把退休儲蓄投資於指數基金的理由。指數投資策略說穿了就是,藉由購買某個基金,而持有一廣泛股市指數中的所有股票,或是代表性的部分股票。這個簡單的投資策略,績效優於絕大部分市面上的共同基金。

以下是投資指數基金的好處:

●指數基金讓投資變得簡單。你不需要在市場上數千種股票和共同基金中挑三揀四。
●指數基金的成本效益高。我在接下來的表中所推薦的基金,費率低廉,也沒有業務費用。還有,它們不會頻繁買賣股票,因此可以省下一般管理基金的高額交易成本,一般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每年會周轉一次。
●指數基金的報酬經常優於積極管理的基金。
●指數基金可以預測。你的報酬一定會與股市水準相對應。當然,股市下跌時,你也會遭受損失,但是不至於像某些基金般,跌幅是市場的好幾倍。
●指數基金能節稅。如果你的股票是掛在應稅帳戶中(也就是說,不在免稅的個人退休帳戶或其他退休計畫中),你就需要投資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不會一直換股票投資,較不容易產生應稅所得。

不過,買了指數基金,你自然沒有機會在高爾夫球場上吹噓,說你多麼會選股票或選共同基金。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批評,指數基金報酬平平。其實,買了指數基金,平均以上的報酬幾乎就唾手可得,這就像打高爾夫球時,每場球都平標準桿。試問,有哪個好手敢這樣奢望?指數基金是既簡單又經濟的投資方案。

當然,單單根據機會法則,每一季或每一年,你都會看見某些基金的表現優於股市指數。問題在於,這樣突出的績效沒有持續性。共同基金過去的紀錄,對於它的未來表現沒有指標作用。我們只知道,每年收取高費率的共同基金(每年超過兩個百分點以上),表現可能會特別差,因為費用會拖累績效。

《晨星》(Morningstar)、《價值線》Value Line)、《富比士》以及各種投資雜誌的評等,都無法告訴你基金未來的表現。你的基金昨日表現得特別好,並不保證它明天一樣好。就算現在有年輕的巴菲特和彼得林區,你也無法早一步找出他們。

指數股票式基金

指數股票式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 ETFs)是目前最新、成長最快的金融產品之一。我是指數股票式基金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正是我心目中可以做為退休儲蓄最佳工具的那種指數基金。但是,對於大多數投資人,我並不建議他們購買指數股票式基金。接下來,我會解釋什麼是指數股票式基金,並說明為什麼大多數人應該投資於一般的指數共同基金,而非指數股票式基金。

指數股票式基金是在主要證券交易所掛牌的指數基金,這點和一般股票沒有兩樣。最受歡迎的指數股票式基金是那斯達克100(NASDAQ 100),交易代號為QQQ,別名「cubes」。

該基金是那斯達克100大股票的指數,即在那斯達克掛牌,最大、最著名的一百支股票,包括微軟、思科、英特爾和電子灣等新經濟高科技公司。一般投資人認為這些公司在未來數十年間屬於高度成長企業。另一個廣受歡迎的ETF叫做「蜘蛛」(Spyder),這個奇怪的名稱來自它的交易代號SPY。蜘蛛基金追隨標準普爾500大股票指數。

追隨標準普爾500的ETFs不只一家,其中一個由道富投資人(State Street Investors)發行,另外一個由巴克萊國際投資人(Barclay Global Investors)發行。道瓊工業指數也有ETF,稱為「鑽石」(Diamonds);不同產業類股的ETFs稱為「類股蜘蛛」(Sector Spyders);不同國家的股市也各有其ETFs;甚至有「全股市」指數的ETF,稱為「毒蛇」(Viper)。

和指數基金比起來,ETFs的確有一些優點。投資人可以在交易日的任何時間買進或賣出ETFs,這點對交易員十分方便。ETFs的費率也很低,而且對於納稅投資人而言,許多ETFs都能提供些許稅賦上的好處,因為它們在贖回股票時,不會產生稅賦。

ETFs的問題在於,個人投資者以定期提撥的方式儲蓄退休金,例如個人退休帳戶或其他稅賦優惠退休計畫時,如果投資標的是ETFs,每次提撥都會產生交易費。投資人除了要支付證券商的手續費(占投資金額相當高的百分比,即使是透過折扣證券商),還要支付市場中間商的買賣價差。如果採用不收取銷售費的共同基金,就沒有交易費用的問題。

還有,指數基金所衍生的任何股息可以自動轉入投資;採用ETF,股息轉入投資時還得付交易費用。因此,對於大多數按月或按季小額投資的投資人而言,指數基金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和自己過不去 擺脫投資人的笨把戲

像我這樣的夜貓子,經常觀賞深夜的電視節目。李特曼(David Letterman)秀最有趣的橋段之一就是「傻寵物的小把戲」,寵物主人在節目中讓寵物表演各種傻里傻氣的把戲。遺憾的是,投資人的行為經常就像節目裡的寵物和主人,只是並不好笑。這些投資人太過自信,被盲目的一窩蜂群眾心理踐踏,抱著自己可以操控市場的幻想,拒絕承認自己投資錯誤。

比較起來,寵物還比較聰明。 近年來,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人類行為對於理財決策的影響。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同事卡尼曼就以新領域「財務行為學」的原創性研究,獲得二○○二年的諾貝爾獎。簡言之,卡尼曼和其他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的就是,在投資上,我們通常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就像漫畫人物波過(Pogo)的話,「我們遇到敵人了,那就是我們自己。」了解心理因素對我們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愚蠢的投資幻覺,免於財務失去保障。本書在最後一條守則指出重大的行為誤差,如果你要避免常見的投資錯誤,就要對此有所警覺。

賭牌遊戲裡有一句老話:「如果你在牌桌上看不出哪個玩家是笨蛋,趕快起身離開,因為那個笨蛋就是你。」這些對投資人心理的洞悉觀察,能夠讓你避免成為被騙的傻瓜。

過度自信

心理學家問一大群學生:有誰認為自己的開車技術比其他同學好。結果,90%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較高明。投資人也是如此,對於自己選股和選基金的能力過度自信。他們經常錯把好運當技術。這又是瓦碧根湖效應:那裡所有的小孩都外貌出眾。

投資人,特別是專業投資人,都認為自己所掌握的資訊較多,投資技術較好。許多專業投資人會告訴你,他們能挑選優於市場表現的個股,而其中大部分還真的相信自己講的話。

但是,要所有投資人的績效都高於市場平均水準,這是不可能的事。過度交易帶來的高昂管理費用和交易成本,也抹殺了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事實上,由於這些費用和成本,大多數投資人得到的報酬往往低於平均值。

艾利斯長久觀察股市,還寫過一本投資好書《輸家的遊戲》。他說,業餘網球賽中,得分的一方往往不是因為選手自身的技巧,而是因為對方的失誤。在投資上也是如此。艾利斯認為,大多數投資人是被自己拖垮的,因為他們採取了錯誤的股市投資策略,又不願意接受本書建議的「買了就抱著」的被動指數投資策略。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的行為模式,股市因而成為輸家的遊戲。

二○○○年初,當你買的科技股不斷上漲時,你多麼容易就會相信自己是投資天才。當時,追逐表現最佳的共同基金,人們多麼容易相信這是必然成功的投資策略。有些人在泡沫時期放棄工作,專門從事股票交易,他們發現早上十點買進的股票,到了中午已經上漲10%,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

這些策略後來都變成一場災難。進出市場頻繁的人,投資報酬一定比穩定買進持有的投資人低。研究行為財務學的頂尖學者奧丁(Terrance Odean)建議,當你想進場交易時,詢問一下太座的意見(如果你已婚)。因為,心理學家發現,女人比較不會過度自信。

要避免過度自信帶來的惡果,第一步就是要認清何謂過度自信。記得守則八—尊崇市場的智慧。就像業餘網球選手,只要盡力把球打回去,不耍任何花招,通常就會贏球,投資人只要買進持有市場上所有股票的投資組合,就能取勝。

指數投資的常見問題

當我在各地旅行,與投資人談話時,無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批評。我建議的指數投資策略既簡單又賺錢,許多人卻認為不太可能有這樣的好事。以下是懷疑者提出的一些問題,以及我的回答。

在空頭市場時,指數投資策略不會失靈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認為,積極管理基金的經理人在空頭市場時會增加持有現金,由於股票下跌的時候,現金價值不變,因此,就算他們無法挑選最好的股票,也能夠打敗指數基金。按照基金的定義,股票指數基金並不持有現金,以便基金的表現能夠和整體股市相同。因此,許多人認為,在空頭市場時,積極管理的基金勝於指數基金。

這個理論說得很好,事實上卻站不住腳。事實證明,擇時操作是傻瓜遊戲。我沒聽說有人能持續地擇時操作而成功的,專業投資人和非專業投資人都一樣。我曾經要求我那些精於數字的學生檢視專業管理基金的紀錄,看看基金經理人是否能調整現金部位,降低股市下跌的衝擊。他們發現,專業基金經理人改變現金部位時,通常會讓結果變得更糟。

股市在巔峰時,基金經理人通常握有最少的現金,因此,即使股市跌下來,現金部位也無法帶來多少好處。空頭市場走到底時,他們通常握有較高的現金部位,等到市場走高,也無法完全享受到接下來的好處。

積極管理的基金經理人的確會不時改變現金部位,但是這樣的改變其實讓績效更糟,而非更好。不論市場是多頭還是空頭,指數基金的績效通常勝過管理基金。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就是我們在這裡學到的課題:不論市場狀況如何,購買低費率的指數基金都勝過高費率的管理基金。

遵循你建議的投資人,在本世紀初那個嚴重的空頭市場中,豈非損失將近一半的本金?

我聽得到許多抗議的聲浪,說我的計分卡有作弊的嫌疑。他們說,我的記分卡所顯示的長期報酬十分優厚,那是因為過去二十年間,大部分時期對投資人非常有利。所以,我們就來檢視股票市場最艱苦的一段期間,也就是二○○○年代的頭三年,當股票市場連年下跌時的情形。我們都知道,這對投資人是多麼恐怖的時期,這是史上最慘烈的空頭市場之一。

我們在此舉一個最糟糕的情況為例:一個三十餘歲的投資人,遵循我的建議,把大部分資金投入股票,在二○○○到二○○二年期間,他的下場如何?千禧年的空頭市場,是股市史上最惡劣的時期之一。一個三十餘歲的投資人,持有相對高風險的資產組合,是否會因為聽從我的建議而遭受重創?

幸運的是,答案是否定的。記得嗎?我建議所有的投資人都應該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並且也要分散投資時點。也就是說,就算是三十幾歲的投資人,也要持有現金、股票、債券和不動產,也要採用平均成本投資法的技巧,分次投入資金,就像透過個人退休帳戶或公司的退休計畫定期儲蓄。

在二○○○年初股市到頂時,如果年輕的投資人在此時開始採用我的策略進行投資,你可以想像得到,到二○○二年十二月為止的三年期間,他的投資一定會出現虧損。但是,就算投資組合的股票比例很高(投資價值下跌40%),也會因為分散持有債券和不動產而減緩股市損失的衝擊,因為債券和不動產的報酬均為正數。

還有,平均成本投資法也有助於降低風險。一個三十餘歲的投資人,每季投資750元在我所建議的各種資產類別,一年投資3,000元(二○○二年IRA的上限),三年總計9,000元。在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投資價值為8,474元。即使在歷史上最不利的投資期間,採用我所建議的降低風險的投資策略,損失只有5.8%。

如果歷史可以做為殷鑑,我相信,這位投資人在接近退休年齡時,會慶幸他在股價持續下跌時仍然繼續買進股票。許多在一九三○年代之後退休的人,都慶幸他們把至少一部分的資金持續投入股票。目前已經退休的人,如果在一九七○年代股票市場環境惡劣時繼續投資股票,現在得到的報酬便相當可觀。投資是馬拉松,不是短跑。堅毅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那麼,六十多歲、不再為退休而儲蓄,反而要動用到退休儲蓄的人士又如何?這些人如果聽從我的建議,他們在二○○○年代早期嚴重的空頭市場中結果如何?答案相當令人放心。我建議六十餘歲的投資人,只要把25%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其餘四分之三的資金投資於現金、債券和不動產,這些資產在這段期間的報酬都是正數。

事實上,儘管股市下跌了40%,二○○○年一月一日的100元投資,在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將是116元(5%的年獲利)。這樣寒酸的報酬沒什麼好誇耀,但是,由此可見,採用我所建議的低風險資產組合,六十幾歲的人的確可以獲得投資報酬,並且保護他的資產。

如果人人都採用指數投資策略,結果會如何?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我和專業投資人談話時經常聽到的問題。畢竟,指數策略之所以可行,部分原因在於市場有效率。股價之所以能夠反映重要消息,是因為專業投資人在股價偏離股票價值時,願意買進和賣出股票。如果這些專業投資人採用指數投資,不積極買賣,那麼又有誰來買賣股票,確保市場價格能夠即時反映新資訊?

如果專業投資人停止積極尋找那些價格不能反映目前經濟狀況的股票,我便會開始擔心指數策略。指數投資策略日漸受到歡迎,但是採用指數策略的共同基金和退休基金資產,只占整個市場價值的10%。二○○三年中,90%的投資資金屬於積極管理的基金。當指數基金占市場價值的90%時,我便會開始憂慮。但是這種情況是否可能發生,我對此也抱持懷疑。

就像孩童相信有聖誕老人,市場上也永遠不乏相信自己能締造優越績效的投資人。求利若渴的專業投資經理人,因為積極管理基金能收取較高的費率,也會確保卓越報酬的夢想不致消失,好誘惑資訊較不足的投資人。


加入網路書籤:
MyShareHemiDemiDel.icio.usfurl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technorati

文章連結:
《 我家小孩會理財- 5-18歲財務學習 》
《 穩健理財十守則 》
《 Life理財學 》
《 乖女孩賺不到大錢 》
《 Wealth 3.0 ─ 托佛勒 財富革命 》 part V
《 Wealth 3.0 ─ 托佛勒 財富革命 》 part IV
《 Wealth 3.0 ─ 托佛勒 財富革命 》 part III
《 Wealth 3.0 ─ 托佛勒 財富革命 》 part II
《 Wealth 3.0 ─ 托佛勒 財富革命 》 part I
《 理債女王的金錢智慧 》
《 快樂小富婆提錢致富 》part II
《 快樂小富婆提錢致富 》part I
《 選對時機買對股 》
《 羅傑斯教你投資熱門商品 》
《 贏回財富 》

0 請按一下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since 2009 Jan31

㊣ 關於我 About Me ㊣

我的相片
歡迎參觀小弟全家的部落格!請多多留下您的意見喔Welcome to our blog,please feel free to give us your comments.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